公民道德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內容。 建市以來,我市始終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升公民素質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典型示范、模范帶頭,讓真善美成為泰州永不褪色的風景。
因模范而感動
在泰州,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信訪局長張云泉,讓喪失獨子的李慶余重燃生活希望,讓跟著患病母親上訪11年的“野丫頭”方小娟成了他的女兒;一級戰斗英雄劉紹安,為了兌現戰場上的一個生死承諾,代替戰友侍奉雙親、照顧烈士家庭50余年;靖江市法院干部陳燕萍,5年如一日傾情幫助貧困殘疾女孩,當起了“法官媽媽”…… 2005年,市委專門下發了《在全市開展向張云泉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并綜合運用報紙、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多種手段,對張云泉等身邊的道德模范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宣傳報道。 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創立百姓大學堂、百姓大舞臺、百姓道德故事等“百姓系列”教育平臺。鄉村、社區則通過定期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建立民間公德榜、設立榮辱臺等方式,加強廣大群眾道德教育,接受模范典型熏陶。 在評選全國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的過程中,我市又積極動員廣大群眾參與道德模范的推薦活動,把評選道德模范的過程作為提高市民道德水準、提升文明程度的過程。全國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揭曉后,今年7月,我市又啟動了“道德模范巡講網上行”活動,讓道德模范典型進社區、進村鎮、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進軍營,進一步加深群眾對道德模范的了解。 很快,張云泉、劉紹安、陳燕萍等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廣為流傳,人們以前所未有的熱忱關注著心目中的道德“明星”。海陵區城中街道周橋社區文藝愛好者將張云泉事跡編成戲曲,加以傳唱。省泰中的學生們圍繞道德模范,多次召開主題班會。以張云泉、劉紹安為原型的《情暖萬家》、《生死諾言》陸續上映時,觀眾達到數萬人次。
因感動而行動
有了張云泉等道德“標桿”,全市上下從黨員干部到普通老百姓掀起了爭學模范、爭當模范的熱潮。 從2005年開始,上千名黨員干部積極學習身邊人,爭做“貼心人”,變百姓“上訪”為機關干部“下訪”,深入基層一線,體察民情、民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2007年4月,全市上萬名黨員走上街頭、走進社區,為群眾當起了義工。 在一系列行動中,張云泉式的好干部、好黨員不斷涌現。這其中,有不當老板甘做村民“鋪路石”的泰興村官喬向民等“十佳勤政廉政好干部”,有身患心臟病卻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國稅崗位的女稅官劉國珍等群眾“最喜愛的共產黨員”。 在道德“標桿”和黨員干部的引領下,社會上的平民英雄也層出不窮。泰興市張橋鎮焦蕩糧油經營公司會計袁軍為保護購糧款,與歹徒浴血搏斗;市中心血站站長袁克宇、泰州市長運公司職工陳文杰長年無償獻血,獲得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姜堰市蘇陳鎮雙岸村村民朱仕榮奮不顧身跳入泗白河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女孩等等。
因行動而進步
而今,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良好風尚,不僅僅存在于道德模范人物的身上,它們已融入人們的日常行為,成為一個城市和諧的重要標志。 互幫互愛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自覺行為。海陵區城中街道文昌社區居民自發組成志愿者“護綠隊”,維護鳳城河“文昌閣”“望海樓”景點的優美環境;泰興市民們為救白血病患者“滿城盡飄黃絲帶”;泰州職業技術學院140名大學生聽聞血庫告急,立即自發地前往支援;汶川地震發生后,市紅十字會接受捐贈的資金金額從500萬、1000萬再到2000萬,捐贈紀錄屢被刷新。 誠信成為商家最響亮的“品牌”。每年“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示范店的創建,都會吸引諸多商家參加角逐。去年,33家商貿企業還發起了“誠信聯盟宣言”,嚴格要求每位商貿員工遵守“誠信、公平、情義、服務”的商業道德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