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龐君梅 小檔案: 姓名:常新成 年齡:44歲 籍貫:江蘇泰興 興趣:集報 榮譽:江蘇省殘疾人自強模范,“全國自學成才”先進稱號,常新成一家入選“奧運家庭”,2008北京奧運火炬手。 “我是不幸的,因為我很小的時候雙下肢就癱瘓了。然而,我又是幸運的,因為我不僅創造了事業上的輝煌,并且擁有了一個美滿幸福的小家庭。更幸運的是,我的家庭入選‘奧運家庭’,圓了一個普通人的奧運夢!” 集報:夢開始的地方 常新成是一個集報迷。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開始收集報紙,現在他已經收集了各類報紙3萬多種,其中關于2008年申奧的專題報紙和歷屆奧運會相關報道的報紙多達2000多種,常新成收集奧運報紙的經歷,應當追溯到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那天,在這一天,他就收集了不下20張慶祝申奧成功的號外。他收集的奧運報紙,有國內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點報章,也有各地方上的紙媒,還有境外的《星島日報》、《世界日報》和香港的《大公報》,不僅涵蓋國內媒體,還包括海外的華文報紙,其中以特刊、號外居多,他收集的兩千多份中央級媒體和各省市主要媒體的奧運號外、特刊中,最早的報紙是1988年廣州日報出版的奧運特刊,還有一些特殊材質的報紙,如《人民日報》絲綢、銅版紙和新聞紙的3種號外,每一張都記錄著奧運在中國的發展足跡。 “這些收藏一部分是全國集報的朋友們送的,一部分是向其他收藏家買的,也有不少是寫信向各地報社要的。最難得的一張海外華文報紙慶祝申奧成功的號外,我花了6年時間才拿到手。” 在搜集奧運報紙的同時,常新成也在悄悄醞釀著他的奧運夢想,他總想著“能為北京奧運會做些什么”。 2008:“我的奧運年” 2007年11月1日,兩歲時就因小兒麻痹癥致殘的常新成,從南京開始了他長達10個月的夢想之旅——沿奧運火炬接力路線,走遍全國115個城市,巡展他用7年時間收藏的2000份奧運報紙,他認為這是自己宣傳和傳遞奧運精神的最好的方式,而在此之前,常新成和他的家人,經過媒體的報道后,早已極具知名度。 常新成有個溫馨的家,妻子是名教師,育有兩個女兒,溫馨家庭其樂融融,極普通,又正因有了奧運,常新成一家人的生活不再尋常。 2007年4月,常新成在北京奧運官方網站上看到了“奧運家庭”評選活動,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實現夙愿、參與奧運的好機會,在他的鼓動下,一家人組成“溫馨組合”,高喊“奧運給我精彩,我為奧運喝彩”的口號,高歌猛進,和諧、堅強的殘疾家庭感動了認識他們的人,最終,“溫馨組合”獲得1172303票,位列國內奧運家庭排行榜第二名,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的家庭。8月8日,常新成和他的“奧運家庭”抵京,開始奧運之旅。這期間,他們參觀了“鳥巢”、“水立方”工地等主要奧運比賽場館,一家人還赴青島帆船中心觀摩帆船邀請賽,同年10月,他當選為北京奧運火炬手,他的奧運報紙巡展也將一直辦到奧運開幕那天,一直辦到北京去。 殘疾:奧運精神的召喚 44歲的常新成,年幼時因患小兒麻痹,雙腿殘疾,一直靠撐著板凳艱難移行至今。也因為殘疾,他無法進大學就讀,1984年常新成高中畢業后,賦閑在家,情緒滑入低谷,也就在這一年,遠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奧運會,吸引了失落中的年輕人,他捧著借來的收音機聽實況轉播。 憑著一股子韌勁,通過自學,常新成如愿獲得南京師范大學漢語專科文憑,被有關部門授予“全國自學成才”先進稱號,先后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300余篇。“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不斷地激勵我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奧運精神激勵我走上成才的道路。” 2008!常新成又出發了,他駕駛著他的殘疾助力車,南下北上,后備箱里有他的全副家當:報紙、衣物和藥品,車上插著五星紅旗,車身上標著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常新成還親手制作了一條2008厘米長的“愛中華·迎奧運”條幅,沿途征集群眾簽名,他要將它們作為一份特別的禮物將獻給北京奧組委。 常新成奧運圓夢大事記: 2001年7月,常新成開始收集報紙,收藏2000多份有關奧運的報紙。 2007年4月,常新成以“溫馨組合”家庭的名義,報名參加“奧運家庭游北京”活動。 2007年7月,從全球1.2萬參與競爭的家庭中勝出,支持率達到1172303票,列國內奧運家庭排行榜第二名,入圍十大“奧運家庭”,他的“溫馨組合”家庭被北京奧組委授予“奧運家庭”稱號,常新成一家成為入選的唯一一個殘疾人家庭。 2007年8月,全家赴京,在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開始“奧運體驗之旅”。 2007年10月,當選為奧運火炬手。 2007年11月1日起,開始“愛中華·迎奧運”專題報紙全國巡回展覽,計劃用10個月時間,走遍全國115個奧運火炬接力城市,在奧運會開幕的那天抵達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