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關要求,繳納國家儲備糧本應遵循自愿原則,但泰興市部分鄉鎮的村民向本報反映,他們被村里下達了不切實際的繳糧指標,不繳“公糧”就拿不到糧食補貼。 繳了“公糧”沒口糧 泰興市劉陳鎮嚴徐村69歲的老陳這幾天為“繳公糧”的事犯愁。他家種了2畝多小麥,今年夏收將近2000斤。但如按指標繳了公糧,家里小麥就所剩無幾了。 老陳說,他家按4.5個人分的田,村里下達的“繳公糧”指標是每人315斤小麥。這樣一來,他家就要繳1400斤小麥。他家養了6頭豬,一頭豬一天要吃8斤糧。“繳了公糧,家里還剩五六百斤小麥,哪夠吃呢?” 老陳說,7日上午,村干部上門催繳“公糧”,對他說,如果不繳,村里的任務完不成怎么辦? 7日下午,有拖拉機開到村里收“公糧”,老陳繳了522斤。“從免除農業稅以來,我們農民就沒繳過公糧,為什么今年要繳公糧?” 嚴徐村村委會主任嚴志成說,夏糧征收的是國家儲備糧,市、鎮兩級政府都做了動員,鎮政府給他們村下達的“指導性指標”是全村290噸小麥,一畝地430斤,算下來每人315斤。 嚴志成說,夏糧征收是“動員”而不是“強制”,如群眾不愿意繳納,并不強制。但村民陳傳林告訴記者,他家要繳2000多斤小麥,為完成這一指標,他以每斤0.73元的價格買了600斤小麥,繳了公糧。“村干部幾次廣播通知,必須要繳,不繳不行。” 陳傳林說,今年四川出現災情,如果國家有政策,別說以每斤0.72元的價格收購,就是不給錢,他也愿意繳。但問題是,村民們確實不知道國家是什么政策,也不清楚公糧是不是必須要繳。 不繳“公糧”拿不到糧食補貼? 在泰興市分界鎮,不少村民向記者反映,如果不繳“公糧”,就拿不到糧食補貼。 分界鎮騰興村村民吳先生說,村干部要求每家都要上繳糧食,每畝上繳420斤,不繳的,將拿不到糧食直補金。村干部還向村民宣傳說,糧食上繳情況,將作為鎮里考核村干部的項目之一,繳不全的,村干部將被扣分。 在該鎮沿河村,一村民向記者提供了村委會下發的一份通知,內容為:“按要求你戶應繳國家儲備糧2000斤,請于七月五日前交至分界糧管所,并將發票帶回交村,以便核查,否則后果自負,今后不得享受任何補貼。”通知上蓋有沿河村委會公章。 沿河村村支書丁書榮說,6月份村里接到鎮里通知,每村有600噸的余糧上繳指標,每戶村民按田畝多少上繳鎮糧管所。他們村按每畝上繳400斤的指標執行,但不作強行要求。但對于那張蓋著村委會公章的繳糧通知,這位村支書表示“并不知情”。 分界鎮分西村不少村民向記者反映,他們村的做法和沿河村基本一樣,不繳公糧,就拿不到糧食補貼。 9日中午,記者在分界鎮糧管所碼頭處看見,一些村民將成袋的小麥用拖拉機、三輪車等運至磅秤處,兩名糧管所工作人員在忙著稱重、開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從6月8日就開始夏糧的收繳工作,目前此項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記者問,公糧是不是一定要繳? 該工作人員說:“每戶都必須繳啊,不繳可能不行。” 不得下發收糧指標 分界鎮副鎮長劉宏崗說,按照泰興市政府的要求,他們組織宣傳發動村民上繳余糧,同時要求堅持自愿原則,不允許下達硬性指標,有余糧的就上繳鎮糧管所,沒有的不可強迫。 劉宏崗說,沿河村給村民下發繳糧通知,要求村民必須繳納國家儲備糧,不繳納就不享受任何補貼,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村民上繳余糧情況跟糧食直補金不掛鉤,也不跟村干部考核掛鉤。 劉宏崗表示,他們將對此調查處理,同時,進一步要求各村不得強制村民繳糧。 泰興市糧食局監督檢查科科長閭圣康說,國家并沒有相關規定,要求農民必須繳納國家儲備糧。今年6月,泰興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布置夏糧收購工作,出臺了指導性計劃。但計劃出臺后,不少鄉鎮、村就把指導性計劃當作強制性計劃,引起農民不滿。 閭圣康說,針對部分鄉鎮強制收購夏糧的情況,泰興市政府已再次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必須遵循自愿原則。糧食部門已向各鄉鎮提出“五堅持、五不得”原則:堅持售糧就近自愿的原則,不準攤派、下發收糧指標;堅持敞開原則,多元收購,不得限收拒收;堅持公正公開收購作價標準,不得壓級壓價、抬級抬價;堅持售糧現金結算,不得打白條,或抵算各種費用;堅持規范收購行為,不得無證收購,坑害農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