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池,位于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的校園里,面積不大,百十見方,但青磚石欄,方方正正,池如其名。 這里是課余怡情養性的絕佳去處。微風挾著涼意的早上,走在池邊,晨風吹皺一池綠波,遠方,傳來一陣陣瑯瑯讀書聲;夕陽西下,能看到許多攜手漫步其中的學子——他們是充滿朝氣的陽光,也是校園里最活躍最動人的音符。我常常想,做一名老師,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和年輕人常相廝守,我們也因此永葆青春的熱情。 六月,姹紫嫣紅已經漸次消褪,校園里換上了綠色的盛裝,那是生命的顏色,象征著茁壯與成長。我徜徉在方正池畔,在綠樹環繞中,獨享校園的清雅寧靜。穿竹林,過木橋,信步登上“觀魚臺”,腳下池水無聲,幾尾橘紅的鯉魚,慢吞吞地浮游水上,又搖搖擺擺沉入池中,只留下悠閑的倩影和幾圈細微的漣漪。須臾,連細微的漣漪也盡省去了,只剩下墨綠色的池水,與垂柳默然相對,寂靜空靈。 抬起頭,對面是橫跨兩幢樓宇的彩虹橋,那絢爛的顏色,翩翩而起的弧線,給莊嚴的校園平添了幾份優游浪漫的氣息。不禁想到了徐志摩的詩: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對于生活在這座校園里的孩子來說,也正是懷揣夢想的年齡吧,他們的心中有著另一道彩虹,而我們,正是攙扶著他們堅定而執著地走過去。 走下觀魚臺,只見池邊的銘文上寫著,“方正者,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為政,心系黎民,造福一方;為商,公平買賣,誠信去奸;為師,通識博學,桃李芬芳……”這是泰興一高人的道德宣言,也是對千萬學子們的誠摯勸勉。文正公在《資治通鑒》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為什么“人師”比“經師”更難求?我想,是因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需求不僅僅是物質或知識,更有健康的人性的塑造,所以,菁菁校園,不僅僅是飽讀詩書的地方,更應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驛站。或許,這也就是池塘取名“方正”的重要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