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諾言》與觀眾見面,泰興-泰州-江蘇城鄉以至全國不少地方好評如潮。人們的目光被吸引到劉紹安身上,人們議論的焦點則被收攏到誠信這個主題上。影片的轟動效應、現實意義正從多方面顯示出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思想戰線責無旁貸。然而,這個價值體系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如何科學宣傳,使其入腦入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泰興市委宣傳部從劉紹安身上發現了誠實守信等道德閃光點,并從核心價值體系上進行深度開拓,提煉出人寧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失去信用;舍小家,愛大家;去小利,守大義等豐富的思想內容,創作的作品產生了思想大于形象的理想效果。思想大于形象是指劉紹安固然有價值,但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劉紹安可以幫助人們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可以使人們不僅知道干什么,而且明白怎么干。 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及企業單位的自我推介往往是不遺余力,不惜重金。創作 《生死諾言》,以發生在泰興的故事為載體,讓外地人在傾聽泰興故事、了解泰興風物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對泰興的好感,以一人帶一地,提高泰興的美譽度、知名度。完全可以說,多少次的報道、多少次的廣告,都沒有這一次使泰興出名。 泰興文藝界藝術門類比較全,有作協、詩協、書協、美協、攝協、劇協、音協等,尚沒有影視藝術協會。雖有丁惠民等兩三個知名作者在辛辛苦苦創作影視劇本,但迄今沒有被搬上銀幕。可喜的是 《生死諾言》實現了零的突破。不僅第一編劇戴仁泉同志是泰興人,劇中人物扮演者有好幾位分別是市委宣傳部的干部、市歌劇團的演員,制片人也是泰興籍的藝術家。一群敢字當頭的宣傳文藝工作者,通過辛勤勞動,填補了泰興文藝的一項空白。 在文藝界,由于經濟原因,好構思胎死腹中,半成品永成毛坯的事屢見不鮮。泰興是革命老區,尚屬“吃飯財政”,特別是在中央實行從緊財政政策的情況下,更不可能有富余的錢用于拍制電影。泰興市委宣傳部等三家制作單位,積極走進市場,掛靠企業,聯系部門,多頭多路籌措資金。他們在吸引企業聯辦的過程中,主動為企業開展多方面的服務,形成文企互動雙贏的生動局面。(作者:陸進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