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泰興市七圩鎮是一個“起風塵土飛揚、下雨一片汪洋,一年只有半年糧,有女不嫁七圩郎”的窮地方,年輕的張正西帶領87名創業者,在江畔一塊水溝縱橫的雜草地里,勾勒起中丹集團最初的發展骨架。 最初,中丹集團僅以“四醚”為主導產品,年產量不足200噸,張正西內攻外拓,以高質量的產品、一流的服務贏得了中外客商的信賴,“四醚”很快成為世界同業“單打冠軍”。小試牛刀后,張正西又準確地預測牛仔服將風靡世界,必將拉動靛藍產品的快速發展。為此,他五上北京染料廠,購買專利技術和成套設備,如今全世界每兩件牛仔服就有一件由“中丹牌”靛藍染成。 當靛藍生產規模達到全球第一時,不甘于現狀的張正西又提出“中丹西進”戰略,把靛藍生產車間搬到西部盛產天然氣的地方。從2000年開始,中丹先后在重慶、內蒙古建立靛藍生產基地,依托西部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