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周書卉)如泰運河穿過泰興市的溪橋鎮和劉陳鎮,58歲的柳雨生在溪橋鎮華莊村渡口免費服務鄉鄰13年。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渡口時,柳雨生正在送一位老人到河對岸。“站好嘍!”柳雨生拉住拴船的繩子,待老人上船站定,他熟練地收起繩子,跳上船,渡船緩緩駛向對岸。 溪橋鎮、劉陳鎮均有3萬多人。2002年,殷坍大橋未建之前,兩岸村民種田、走親訪友、經商辦企業,來來往往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柳雨生的渡船。柳雨生從16歲開始,就給做擺渡工的父親當幫手。“半夜,有人急事想過河,隨叫隨到。大年三十晚上為方便行人,干脆住在河邊的小屋里。”柳雨生說。 13年前,柳雨生的父親去世,渡船停了,已買三輪車準備做收廢品生意的柳雨生,看到河兩岸村民往來不方便,接過父親的船篙,做了專職擺渡工。鄉鄰們過河,柳雨生不收費,如果是外地人,人家給就收。每天,他在等候客人的間隙撒網捕魚、撈蝦,賣錢謀生。 每天早晨5點,柳雨生就起床擺渡,晚上9點多才收船。夜里只要有人喊,他都起來。冬天、雨雪天,天天如此,年復一年。 2005年夏,2個在河邊玩耍的男孩落水了,他順著呼救聲趕去,一頭扎入水中,把2個孩子救上岸。柳雨生曾顧不上吃飯,幫助劉陳鎮一位走親戚的老人,找到溪橋鎮親戚的家。客人提東西上下船,他主動幫忙……經常乘渡船的村民說,柳雨生待人熱心。 2002年,溪橋鎮、劉陳鎮之間架起了殷坍大橋。上渡船的,大多是不會騎車的老人,柳雨生想放棄,但想到沒有了渡船,會給鄉親們帶來不便,他又留了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