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錢蘭)4月28日至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來泰考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龍生,市領導張雷、姚建華、楊峰、王振南、盧佩民陪同。 28日下午,路甬祥一行來到位于泰興市溪橋鎮的中科金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底,該公司建成世界首條萬噸級二氧化碳制塑生產線,目前公司已形成年產2萬噸二氧化碳塑料的生產能力。路甬祥一行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該公司的閉合式管道反應工藝、二氧化碳研發中心、綜合實驗室等。他說,中科金龍的產品解決了二氧化碳減排和石油資源短缺兩大難題,很有意義。他說,把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一個充滿風險和艱辛的過程。必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引導,同時各級政府給予大力支持,這樣才能降低風險,讓項目做得更大更好。 29日上午,路甬祥一行來到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先后考察了蛋白質研究院、伯克利生物公司、健康科學研究院、肝病研發中心、北科干細胞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其中,蛋白質研究院和伯克利生物公司是中科院泰州中心與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合作建設的。 成立于2006年11月的中科院泰州中心遵照“自主創新、技術跨越、產學研結合、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中心建設促進集成創新和重大項目合作,推進中科院成果在泰產業化,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中心平臺數量增加至7個,有各類項目32項,已實現銷售額7000萬元。 在聽取了中科院泰州中心和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工作匯報后,路甬祥說,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園區發展得很好很快,環境、管理都很到位。他希望園區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積極營造優良的創業和產業環境,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步伐,促進企業發展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將醫藥園區打造成全省、全國乃至國際上知名的產業化基地。 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將進一步加強與泰州市政府的院地合作,在高新技術項目研發和成果產業化方面形成新突破,重點發展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電子等新興高技術以及綠色農業和環保等公益技術,為泰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