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楊炳庚 劉金蓮)蔡伯華是泰興市蔣華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最近一個時期,不斷有種植戶向他咨詢“春季如何預防蘑菇斑點”,他翻閱了幾本農技書籍均未找到答案。昨天,他通過上網瀏覽,終于從南京農業大學剛剛更新的網頁上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拿慣了鋤頭的手,點擊鼠標,起初感到很別扭。參加‘致福工程’培訓后,工作中一遇到難題就上網查詢,現在感到一刻也離不開電腦。”去年,蔡伯華通過上網查詢為鄉親們解決種植、養殖方面的難題36個,創直接經濟效益近20萬元。 “致福工程”是由中國致公黨江蘇省委倡導,省農林廳、省財政廳參與的造福農民的培訓工程。該工程通過對農民進行免費上網培訓,幫助農民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進行農產品交易,解決種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高致富能力。 作為試點縣(市),泰興以省農廣校泰興分校為依托,兩年舉辦培訓班31期,培訓包括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農技人員、村組干部在內的信息技術應用帶頭人1576名。蔡伯華就是其中之一。 與此相配套,從去年起,泰興推進“信息化進農村”工程,目前已建成一星級農村信息化示范鎮3個、示范村51個,惠及15萬農民。這些農民不僅能夠在網上尋找致富信息、農業生產知識,而且可以在網上發布供求信息、點播特種養殖錄像。今年,泰興還將建設8個二星級農村信息化示范鎮,40多萬群眾可望享受免費上網服務。 泰興市新街鎮新街村蔬菜經紀人劉祥龍,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陸全國各大蔬菜市場網站,了解蔬菜供求及價格波動情況。借助網絡,他將蔬菜銷到了南京、上海、無錫等地,年銷售額達110余萬元。劉祥龍所在的新街村,除村委會大院、文化活動中心有供村民上網的電腦外,有110戶農戶自己安裝了電腦、接了寬帶。 “當然,從網上得到的信息一定要注意甄別。一般而言,各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有關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網上的信息可信度高;對公眾網站上發布的一些致富信息要慎之又慎,必須進行實地考察、咨詢專家、多方論證后,再進行操作。”蔡伯華提醒農民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