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翟 健)位于泰興市元竹鎮的維榮時裝有限公司是由該地能人顧老板投資600萬元興建的。由于企業用工需求量大,企業投產4個月來,已5次招工,吸納當地勞動力近300人,人均月工資700元左右。 據了解,該市目前已有類似維榮時裝有限公司的勞動密集型企業5000余家,就地消化轉移農村勞動力12萬人。 泰興市是一個擁有百萬農業人口的勞動力大市,如何變“富余”為“富有”,泰興市在積極創造條件向外輸出勞務的同時,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 鼓勵全市40家重點骨干企業車間外置。此舉既降低了大企業的生產資金占用,又激活了一大批中小企業。江蘇泰隆集團將企業的機殼鑄造工序交給12家中小企業生產后,不僅減輕了企業自身的資金周轉和經營管理壓力,而且消化吸收了600多名農民工。 鼓勵有資金、有技術的個私能人和機關干部領辦、創辦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去年以來,全市新建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上的勞動密集型企業257家,新增注冊資本2.5億元。珊瑚鎮原鎮機關干部陳玉先“下海”后,辦起了建筑裝潢公司,直接消化當地富余勞力1200多人。 優化環境,為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扶梯搭臺”。今年,該市財政專門拿出80萬元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培訓經費,以15家職校、技校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基地,對農民進行服裝、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施工等技能培訓。 紡織服裝是該市黃橋鎮的傳統產業。近年來,該鎮著力做大做強這一產業,鼓勵、引導個私業主向這一產業傾斜投資,全鎮現有紡織機械2000余臺套,日耗紗120噸,產布20萬米,從事紡織服裝的勞動力達2.5萬人。 溪橋鎮以“鳳靈”、“斯坦特”等大型骨干小提琴生產企業為“領頭羊”,大力發展小提琴制作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全鎮現有各類提琴生產企業58家,年生產提琴55萬套,吉他30萬套,年銷售2.2億元,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僅此,全鎮就在家門口消化轉移勞動力萬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