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夏,25歲的劉勇大學畢業。 工作幾個月后,正當他躊躇滿志,尿毒癥突然降臨。 醫生說,換腎是最好的治療辦法,但等待漫長到遙遙無期。 父母暗中商定:誰的血型跟兒子配對成功,就捐誰的。 最終,50歲的母親朱善芳將自己一只健康的腎捐給了他。 手術成功了。 受訪人:劉勇 采訪人:姚翔 尹明生 采訪地點:泰興市橫垛鎮劉勇家 采訪時間:3月8日 一 盡管才26歲,但生病已經好長時間了。 上小學三年級,我曾經有過一次尿血。因為家在農村,加之病情不是很嚴重,掛了幾瓶水就過去了。現在才知道,那是急性腎炎發作。如果及時對癥治療,可能就不會成為現在這種情況了。 我在橫垛中學上高二時,身體很差,臉色越來越黃。當地醫生不能確診,父親帶我去南京。醫生在診斷書上寫得很明白:慢性腎功能不全(也稱為尿毒癥早期)。父親讓我休學一年,專心治療。 回到學校后,因為體質很差,學習很吃力,母親專門去學校找班主任。班主任特許我不用到校上晚自習。當時我心理壓力很大,因為知道得了很嚴重的病,所以學習很專心,也很刻苦。盡管父母一有空就勸我,只要努力過了,他們不計較最后的結果。 我很輕松地考上了本科,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專業是通信工程。 上大學后,四個小伙子住一間宿舍,我和他們不一樣,要按時吃藥,準時休息,要時時刻刻地保護自己,很多事情不能做,只能看著他們跑步、打球、跳舞、唱歌甚至戀愛。夜里一熄燈,舍友便嘰嘰喳喳地描繪自己的將來。我從不敢想,總是躲在被子里,戴上耳機學英語。 早晚都要得尿毒癥,所以我覺得沒必要拼命追求理想,學習也失去了激情和動力,比較壓抑,感覺天空整天都是灰色的。雖然也有幾個很要好的朋友,大家也都喜歡和我在一起,但我始終感覺自己很另類。 如果把尿毒癥比喻成一座大山,在我上高中和大學的八年里,我感覺這座山會隨時隨地壓來,直到把我壓垮。 二 我回到老家泰興,在城區一公司上班。由于踏實肯干,沒多久,就贏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好感,老總也準備提拔我。3個月后,2007年的春節到了。 正月初三下午和晚上,我一直與朋友在一起玩,初四早上回來時臉色很不好。初六,臉和眼睛有點浮腫,父母要我到醫院檢查。因為身體一直不太好,我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初九上午,我一個人到了泰興市人民醫院。 當天下午3點多,我拿到了化驗單,心里非常緊張。醫生看了一下說我腎功能衰竭,“沒有辦法,只有做透析了。” 雖然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臨,但我不知道它會在我事業剛剛開始的時候突然降臨。 我不知道如何走出醫生辦公室,又走到醫院住院處的小花園里,一個人坐在小橋上發呆,足有兩個小時。 我打電話告訴父母,他們都愣了。 第二天,父親帶我去南京復診,結果一樣。父母一夜之間老了許多。 2007年3月2日,我開始做透析,總共做了5個多月。隨著病情加重,每周做兩次改為每周做三次,透析效果仍越來越差。 一次,父親陪我去泰興人民醫院做透析,在車上我就暈倒了。 后來我才知道,光做一次透析就要400多元錢。父親每月工資只一千多一點。也是后來父親告訴我,能借的錢都借到了,家里的親朋好友很幫忙。橫垛鎮政府也發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我捐款。 透析近半年,我手臂上到處都是針眼。對生命和現實的無奈加上疼痛,常常讓我覺得生不如死。 但看著年過五旬的父母整天為我忙碌,白發漸漸增多,我下定決心要活下去,報答二老。 三 從我做透析第一天開始,家人就著手準備為我換腎。 醫生說,醫院沒有腎源,可以先登記,等多長時間?不知道。又說,如果有兄弟姐妹而且年輕健康,可以捐出一只來。父親當即說他捐。 我舅舅、叔叔等親戚不同意:母親在家務農,如果父親捐腎,這個家庭就沒人支撐了。 我父母已經顧不上這些。他倆商議好:一起到醫院去做血型配對,誰配對成功誰捐腎。 我不同意。父母為了我操勞了大半輩子,我不但沒有好好報答他們,還讓他們捐出一只腎,對身體肯定有影響。 醫生說,父母的腎一般都能用,也不會因為捐腎而出現異常。 親戚來了一批又一批,勸我不要耽誤治療,趕緊換。 母親非常堅決,她迫切地要把她的腎給我。 父親說,這個家少了我,他倆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 四 7月24日,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上海長征醫院。母親先接受配對檢查,結果:完全可用。 7月30日上午,母親牙疼,吃不下飯。中午,父親和舅舅要送她去看醫生。母親怎么也不肯,寧肯捂著臉哼哼。我也去勸母親。母親看到我就把手放下,做出輕松的樣子,說,嘴里有顆老蛀牙,沒什么大不了的,等我手術回去到衛生所拔了就好了。手術后,她才說:我牙疼事小,給你換腎事大。萬一因為牙疼耽誤了手術,她會后悔一輩子。那兩天,母親茶飯不思,我的心像被刀戳。 母親一有空就到我病房里陪我。7月31日,趁護士不注意,她又到我病房里,說,明天就要手術,之后十幾天就不能吃東西了,問我想不想吃她做的菜。 我使勁地搖頭,勸她回病房休息。母親轉身回病房時,兩行熱淚從我眼里流了出來。 后來護士告訴我,母親住進病房后沒有一晚睡好過,總是翻來覆去。 8月1日,換腎手術開始。上午7點多,在眾多親朋好友注視下,母親躺到手術車上,被護士推進電梯。那一剎那,平日很堅強的母親失聲痛哭。我非常難受,淚水也奪眶而出。 我一直在想:母親一直表現得很平靜,為什么在即將手術時哭? 母親不是害怕。她一直想把她的腎捐給我。當那一時刻終于來到時,她很激動,因為兒子終于有救了。 五 下午一點多,我也被推進手術室,醒來時已是晚上八點多,第一句話是:“我媽怎么樣了?”護士說:“非常好,現在也醒了。”護士還說,兩臺手術都很順利,你們兩人情況都很好。 當時意識很朦朧,好像半睡半醒,但我的眼淚仍止不住地往下流。 第二天,第三天……主治醫生告訴我,身體恢復得很好。 手術五天后,我在護士陪同下,來到了母親的病房。因為我的免疫力很低,為防止交叉感染,我只能在母親病房外邊看。 一眼看去,母親的臉瘦了一圈。她身體一直很好,從未如此瘦小,如此蒼白。 只看了一眼,我就忍不住淚如泉涌。 十幾天后,我終于可以和母親通話了。她還不能下床,我站在窗外給她打電話。 母親第一句話是問我傷口恢復得如何。還讓我不要擔心,說她很好,馬上就可以出院。 后來我才知道,母親的刀口比我的大,傷口恢復得很慢,一直腹脹,比我疼得厲害多了。護士說母親醒得比我早,一醒過來就不停地詢問我的情況。聽說我正在手術,母親就閉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詞,但就是不睡覺。我知道,母親那是在為我祈禱。 當護士告訴她我醒過來了,母親眼睛瞪得大大的,長吁了一口氣,沒一會兒就睡著了,睡得很熟。 術后一周,母親出院回家。父親要在醫院照顧我,年已八旬的外婆照顧母親。后來我才知道,因為傷口恢復得慢,母親最初幾乎不能自理,吃了不少苦。 六 四個月后,我也出院了。現在生活很正常,也很有規律。早上七點起床,吃藥,鍛煉,出去轉轉,聊聊天。中午在家看看書,或是上上網,晚上九點多上床睡覺。母親閑下來,陪她聊聊天。 我需要終身服藥。每天吃四五種藥,一個月要花五千元。 春節后,父親盤下了鎮上的一家飯店。我每天都到飯店里轉轉。父親起早貪黑,我們幾乎見不到面。看我身體好,他心里肯定高興。橫垛鎮的經濟不很發達,父親整日操勞下,生意漸漸有了起色。 家里有一畝多地,以前母親在鎮上一家服裝廠上班時,種些口糧。母親康復后仍不能做重活,再沒去上班。為了節約飯店的成本,母親種了不少時令蔬菜,全都送到店里。 一天中午,我無意中聽到了父母的對話。父親感慨地說,現在生意不好做,什么東西都漲價,利潤越來越低了。母親說,小勇以后還要花不少錢,我們一定要撐下去。以后你就不要去菜場買蔬菜了,要哪些,你告訴我,我買種子種。 父親說,你整天忙里忙外,也要當心身體。母親說,除了腰酸腿疼,其他都還好。 我心里陣陣發酸,強忍淚水悄悄走開了。 我現在的想法是,人不能混。我希望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找一份工作,減輕父親的負擔。過幾年,自己創業,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父母把我養大成人,又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 帶上你的故事 走進《人生訪談》 講述人生經歷 記錄生命感受 《泰州晚報·人生訪談》每周五出版。講述不同的故事,展現不同的人生,分享多樣的人生體驗,表述生命個體的追求,傳揚積極的人生態度。 主題一:性格決定命運。 主題二:生命個體的疼痛,就是時代的疼痛。 主題三:苦難不足以使人墮落,活著,不需要理由。 主題四:家是永遠的港灣,家人是永遠的牽掛。 主題五:每一個人的遭遇都值得同情,都應該獲得幫助。 主題六:愛情是人生最大的奢望。 歡迎提供采訪線索。 主持人:孫亞琴 地址:江蘇省泰州市鼓樓南路318號 郵編:225300 電話:138159696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