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葉永才)新春伊始,泰興市啟動了新一輪“百村千戶”掛扶工程,從今年起三年內,組織市級機關部門、市直單位、駐泰單位結對掛扶黃橋老區100個相對經濟薄弱村和1000戶貧困戶,確保掛扶村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不低于所在鄉鎮平均水平,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絕對數不低于400元,3年增長1200元以上。 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說,“百村千戶”掛扶工程是泰興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由于歷史的原因,泰興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部黃橋老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人均GDP、人均純收入比西部沿江地區低35%左右,相對貧困人口占三成以上。經過5輪的“百村千戶”掛扶,黃橋老區雖然以鄉鎮為單位基本達到或超過小康標準,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人均純收入絕對值偏低。 “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泰興而言,最大的短腿仍然是黃橋老區,最大的難點依然是農民增收!辈芴K民說,新一輪“百村千戶”掛扶,將突出村班子建設、項目開發、農民增收三個重點,著力增強掛扶村和貧困農戶的“造血”功能。 結對掛扶的市級機關部門(單位)將配合鄉鎮黨委,調優掛扶村班子結構,把一批政治素質高、群眾公認,“帶頭富、帶領富”的能人推上村級領導崗位,確保村班子在群眾測評中的滿意率達90%以上。幫助掛扶村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推動文明新風家家行活動的深入開展,確保掛扶村三年內無超生、無違法用地、無惡性事件。 結對掛扶的市級機關部門(單位)三年內必須幫助掛扶村落實好一個l00畝以上的高效規模農業項目,每畝土地年純收入超2000元。每年投入掛扶村興辦公益性項目的資金達3萬元以上。同時,加大工業、三產項目開發和招商引資力度,確保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結對掛扶的市級機關部門(單位)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引導掛扶村群眾自主創業,因地制宜發展養殖、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等多種經營項目,積極組織勞務培訓和勞務輸出,確保掛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絕對數不低于400元。同時每年幫扶貧困戶10戶以上,確保脫貧。 據統計,上一輪(2005-2007)“百村千戶”掛扶,泰興市級機關部門(單位)共投入幫扶資金947.8萬元,開發項目88個,八成的掛扶村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鄉鎮平均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