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吳振國)新的一年,泰興市立足走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投入產出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年內,計劃完成國稅開票銷售35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新培植規模超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企業15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現價產值、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5%和30%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4.6%,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別削減3.1%和5.5%以上。 “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年’活動,把重大項目開發作為全年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泰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云透露,該市全年力爭開發實施10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確保斯比凱可1.5萬噸羧甲基纖維素等85個項目建成投產,富鋒生物能源等75個項目達產達效,鑫福造船等6個投資1億美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并認真考量項目的投資強度、技術含量、產業政策、投入產出率和稅收貢獻率,力爭70%的投入用于技術裝備的引進與更新。 孫云表示,在引進重大項目的同時,該市著力培大扶強,發揮規模企業的支撐作用。目前,全市規模超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有75家,初步形成了規模企業群。新的一年,將按照“優勝劣汰、動態管理”的原則,重新排出30家重點骨干企業、50家成長型企業,采取聯席會議、現場辦公、專題督查、項目貼息、請進來、走出去等有效形式,幫助骨干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出主意、解難題,提升爭先發展的能力,力爭新增總量超億元或利稅超1000萬元的企業15家,其中總量超10億元或利稅超億元的企業2家。 在創新體系建設上,30家重點骨干企業都要創造條件組建省級以上技術中心,50家成長型企業也要建立相應的研發機構;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都要掛靠1至2個科研院所,定期開展技術難題招標和學術技術研討,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力爭申請專利680件以上,列入省以上各類科技創新計劃40項;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爭規模以上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1.5%以上;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和培育,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列統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7%。 在節能減排方面,將著重抓好74家年耗標煤1000噸以上企業用能設備運行的監測工作,建立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利用狀況月報和社會公告制度;積極推廣節煤、節電、節水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施49項重點節能改造項目,淘汰150臺(套)落后高能耗設備;對重點耗能企業實行強制性能源審計和監控,嚴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源評審關,堅決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進入;依法整改、關停一批小化工企業,嚴格控制非化工集中區新上化工項目,推動全市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