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4月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曹蘇民說,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發展的目的真正體現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也是實現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不關注民生、不重視改善民生,社會就不可能和諧。能不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是對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檢驗。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曹蘇民說,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不能喊在嘴上,停留在認識層面,必須從一件件具體的實事抓起。就泰興而言,首當其沖的是抓好“長江水工程”的實施,盡快讓全市人民喝上干凈衛生的長江水。從2001年起,泰興相繼組織實施了泰(興)黃(橋)清水輸水一期工程及周邊部分鄉鎮管網延伸接水工程,到2006年底,受益人口達30多萬人。年內啟動泰黃清水輸水二期工程,力爭明年解決東北部黃橋老區60萬群眾的吃水問題。 繼續組織實施“金橋工程”,解決農村路通橋不通的問題。從2004年起,泰興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改建、新建農橋180座以上。今年是實施“金橋工程”的決戰之年,將加大財政投入,創新機制,全面完成4年目標任務,進一步改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年內安排財政支農資金1.55億元,全面實施高效農業、小康村建設、現代農民培訓、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等五大工程,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00元,同比增長11.9%以上。 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生活污水管網“并聯式”向居民小區延伸,集中收集、集中治理;建設一批街頭小游園,方便市民休閑娛樂;搬遷建設新客站,打造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方便市民出行。 同時,繼續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充分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實施特困農民全免費、包就業培訓。進一步降低門檻,將更多社會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增加財政投入,實現農村低保提標擴面。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征地補償費撥付機制,加強對征地補償費用使用分配的監管,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利益。高度關注困難群眾的冷暖安危,繼續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減免政策,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率和補償標準,不斷完善大病醫療保險政策。 “解決民生問題離不開發展作支撐。”曹蘇民說,我們已將追趕的目標定位于蘇南發達縣市,目前要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揚爭先創優精神,向高處攀,與強者爭,跟快的比,奮戰3年,確保到2009年以市為單位實現全面小康目標,60%以上的村(居)達省定小康標準。今年新增財力主要投向新農村建設、新“5+1”實事工程、社會保障、教育、公共衛生等民生領域,預計全年一般預算支出將增加1.7億元。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曹蘇民說,“只要我們始終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加快實現學趕蘇南、快速崛起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