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錢建虎 特約記者 蔡金保 王桂寶 通訊員 蔣 凱)泰興市姚王鎮農民黃建中辦起全市首家特種野豬養殖場。昨天,記者和市農業部門有關人員走進養殖場一探究竟。 每天要開“運動會” 去年8月,黃建中花20萬元從福建買回6頭公野豬和50頭野母豬,辦起特種野豬養殖場。目前,場內特種野豬已有1000多頭。 “特種野豬仔產下時,身上有條紋,長大后豬毛呈黑色或褐紅色。耳小,尾短,但嘴比家豬長,行動也比家豬敏捷。”黃建中介紹。 為了給特種野豬充足的活動空間,黃建中給它們修建了里窩室和外窩室。里窩室供其飲食和睡覺,外窩室供其運動和曬太陽。“每天這些野豬兒都要開幾個小時的‘運動會’。”黃建中說,野豬兒最喜歡到外窩室活動。一到開門時間,它們就像頑皮的小孩相互追逐著跑出來。 目前,占地30畝的豬場已建起10棟豬舍,配備了現代化水電降溫系統。為進一步擴大特種野豬活動空間,黃建中正在籌建野豬運動場。 發起狂來要“食子” 野豬繁殖的成活率一直讓黃建中憂心不已。他專門到外地聘請專業人士作顧問,并聘用了兩名專職獸醫。通過采用純野豬配種、野豬跟家豬配種相結合的方法,養殖場內特種野豬繁殖成活率有了大幅上升。 野豬野性大,發起狂來連自己的“豬寶寶”都會吞食。黃建中介紹,去年一段時間,平均每10頭母野豬就有1至2頭產后食子。黃建中和飼養員采取了一個辦法:母野豬產崽后,迅速將豬崽移到別的母豬身邊代為喂養,產后食子的現象得以避免。 黃建中還對50頭野母豬進行編號,為每頭野豬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它們的習性、產崽情況及健康狀況。 一頭野豬獲利1000元 據介紹,野豬肉是無公害綠色保健品,其肉質醇香屬山珍野味,且含有大量人體不能合成卻又必須的亞油酸,可預防腦血栓、心肌梗塞,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食用。野外環境生長下的野豬,生長周期長,肉質“老”。而人工喂養的特種野豬,不僅保持了野味濃厚的優點,還把生長周期控制在5個月左右,肉質更加鮮嫩,營養價值更高。 為給特種野豬提供充足的飼料,黃建中租用20畝地專門種植野豬最愛吃的菊苣。 首批特種野豬肉到年底才能上市,上海、蘇南等地副食品市場的訂單現在就已接踵而來。 “供不應求。一頭特種野豬獲利1000元,今年純收入可達百萬元。”黃建中說,年底還將再建4棟48間豬舍,3年內要形成年產商品野豬5000頭的規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