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文林出生在泰興市的一個百年古鎮。他從小酷愛文學,讀書時常批滿朱筆紅圈。“文革”期間,他躲在家里埋頭苦讀,更得名師悉心指點,弱冠之年,便小有名氣。 1972年冬季,董文林投筆從戎。參軍后的第一篇稿件《小李刻苦學吹號》刊登在《新華日報》、《人民前線報》以及《解放軍報》上。此后,他幾十年如一日,懷著強烈而執著的兵情結,一支筆,始終沒有停止耕耘,始終蘸著橄欖綠,聚焦于軍營官兵。 30余載文壇辛勤耕耘,終得累累喜人碩果: 他主編了我國第一本《大學生軍訓手冊》;歷經10多個春秋,精心編寫了《簡明報刊手冊》;20萬字的紀實文學《明星之路》出版后,在軍內引起轟動;上千篇稿件在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報刊登載。 成功背后,凝聚著董文林的心血:熄燈號響了,他還打著手電躲在被子里苦讀;盛夏酷暑中將雙腳浸泡在井水中,通宵達旦寫稿;一壺開水,兩只面包,南大圖書館里一泡就是幾天。 董文林筆觸的重點,關注的中心是“兵”。他是作家,但首先是軍人,他是戰士的歌者,他是兵營的代言人。 從新聞走向文學,是董文林創作的必然。紀實文學集《明星之路》是他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明星之路》的寫作技藝雖以角度新穎、形象思維見長,但其思想基礎,卻是以見解深刻、邏輯嚴密而具理論上的獨到功力,這便使他的文章具備了蘊藉厚實的哲學思辯意味。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家還不乏對改革開放大潮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反思。其中,對改革主旋律中的諸多不和諧、不完善,如交通問題、物價上漲、腐敗墮落等現象的思考嚴肅而沉重。他對以權謀私腐敗之風的聲討,對某些機關審批手續繁瑣、辦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殘存的批評,對小人得志、世態炎涼的諷刺,對金錢至上、商品買賣關系無所不至的斥責,其大膽辛辣,表現出一位正直的軍旅作家特有的“刺刀見紅”的磊落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