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賁 騰 王維軍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吳振國)11月中旬,泰興市橫垛鎮的菲菲蛋禽養殖場破土動工,這座欄存2萬羽的養殖場一改傳統飼養模式,由10間無菌蠅蛆繁育室提供飼料,生產的雞蛋將全部銷往香港。 “這里本是一塊廢溝塘,在前些年的農業結構調整中,曾試種過牛蒡、日本大坂蠶豆等,但均以失敗告終。而養雞是橫垛的傳統優勢產業,技術、市場均有保障,我們搞這個得心應手。”塘灣村黨支部書記王圣華說。 “交了不少學費,轉了一大圈,又回歸到生豬、蛋禽等傳統產業。我們要證明,傳統項目也能發展成高效農業。”橫垛鎮黨委書記徐進介紹,今年以來,橫垛鎮新增欄存千只以上蛋禽養殖戶26戶,欄存50頭以上生豬養殖戶29戶,新增高效規模農業面積近2000畝。
“靠船下篙”最實惠
橫垛鎮地處黃橋老區。為了富裕百姓,該鎮先后搞過多輪農業結構調整,但由于“市場難找、技術難搞”等原因,均以失敗告終,農民遭受了不少損失。 “實踐證明,發展高效農業絕不是‘搞盆景’,追求短期效應。”徐進說。 今年以來,該鎮一班人通過調研發現,養殖生豬和蛋禽是橫垛的傳統優勢項目,農民比較熟悉,推廣起來速度快、效果好。只要能幫助大家解決技術、市場等難題,養殖上規模、上檔次不成問題。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橫垛的傳統養殖業很快形成規模———今年新建的錢蕩生豬養殖小區引進大棚養豬新技術,欄存生豬2100多頭,年上市量可望接近7000頭;除了菲菲養殖場,由官垛村蛋禽合作社籌建的蛋禽養殖小區正在建設,欄存可達到13萬羽;由該鎮西雁嶺村能人興建的生態養鵝項目,欄存達到1.2萬只,工程即將竣工…… 過去,橫垛售雞都是由雞販用自行車馱到蘇南沿街叫賣。前幾年,該鎮成立了蛋禽協會,有了固定的經紀人隊伍,從收購、運輸到銷售形成了一條龍模式。 去年,橫垛蛋禽協會組織成立了壽文禽蛋銷售公司,一口氣拿下了蘇南地區16個農貿市場的蛋禽經銷權。通過該協會周轉,目前該鎮每天有20噸禽蛋、每年有近百萬只家禽銷往蘇南。
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發展高效農業,在資源配置上可以向能人集中,但不能讓能人獨享!”徐進認為,關鍵要通過典型引路和示范引導帶動一大片,讓廣大農民最終得到實惠。 今年初,西雁嶺村能人葉峰申請流轉500畝地建柑桔園,鎮黨委經過研究,只批給了100畝。徐進說,種植柑桔屬于“探路”性質,如果一次性流轉500畝土地,影響面比較大。“倒不如先試種100畝,待成功后,再推廣其成熟的技術和經驗比較穩妥。” 同樣,塘灣村在引進菲菲立體生態養殖項目時,也僅拿出了一塊廢溝洼塘,并協助投資商辦起了培訓基地,以帶動周邊農戶。 去年,西雁嶺村引進在外能人申春建創辦了龍蝦養殖項目。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周邊陸續出現了10多個龍蝦養殖場。 “在能人帶動下,僅官垛村欄存1000羽以上的蛋雞養殖戶就達107個,較去年底新增15戶。目前,全鎮欄存蛋禽總量達到45萬羽。”徐進說。 目前,該鎮已有欄存生豬50頭以上的專業戶116個,千羽以上的家禽規模養殖專業戶142戶。其中,今年新增的萬羽蛋禽養殖場4個,欄存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戶3個。 據了解,截至10月份,橫垛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50元,同比增長16%。
嫁接紅色旅游資源
橫垛鎮的刁家網村是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誕生地、著名的“五一”農民暴動和“七二”圍城的策源地,也是中共泰興縣一至四屆縣委的駐地,江蘇省蘇維埃紅色政權的唯一舊址。 今年以來,該鎮積極策應黃橋紅色旅游景點開發,著力發展生態農業。 連日來,橫垛生態農業觀光基地正在緊張建設中。 橫垛生態農業觀光基地一期工程占地150畝,總投資350萬元。記者看到,基地內一派繁忙的景象。主干道上,運送廣玉蘭苗木的拖拉機來回穿梭,許多群眾忙著栽樹、澆水。一排排整齊的養殖小區初現雛形。 據了解,基地規劃建設了一個年銷售20萬羽成鵝的養鵝場和一個年出欄1萬頭生豬的養豬場。 “ 我們投入100多萬元配套修建了橋梁和道路,一期工程預計明年5月份竣工。”徐進說,除了養鵝場和萬頭豬場,觀光基地還將建設游泳池和垂釣中心,整個工程完工后將成為集觀光、養殖、垂釣休閑為一體的“農家樂”生態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