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國際銅價、交易量、K線圖…… 11月20日上午9時,泰興市永志電子器件廠副總經理張軒,準時打開上海銅期貨交易網站,熟練地操作著電腦鍵盤。 “作為原料采購的主要負責人,這已成為我的一個習慣———每天都上網觀察銅期貨的市場走勢。因為,掌握了這一點,等于就掌握了我們企業的發展未來。”張軒握著鼠標對記者說。 永志電子器件廠是泰興市泰興鎮一家民營企業,主要生產節能燈引線框架。近年來,隨著歐盟國家推廣節能燈力度加大,作為配套企業,永志電子贏得了絕好的發展機遇。 “但是,近年來銅價波動越來越大,成為企業生產的最大風險。”2004年底,這一現象越來越為明顯:銅的價格“漲瘋了”———兩個月之內,每噸銅的價格從原來的3000多元上跳到3萬多元,漲了近10倍。 “當時,因為已與客戶簽訂了銷售合同,而企業原料庫存不多,只得高價購買,給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張軒說。 如何規避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成為企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銅被應用于越來越多的領域中,銅期貨交易也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青睞。只要能夠把握銅期貨交易的規律,就能很好地規避生產風險。” 2005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軒通過朋友首次接觸了銅期貨交易。 他舉例說,以生產1000只引線框架需要12噸銅來計算,如果根據現貨每噸6萬元的銅價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當價格上漲到每噸7萬元時,企業就會虧損12萬元;而如果根據期貨每噸6萬元的銅價與客戶簽定銷售合同,當銅價上漲到每噸7萬元時,因為期貨預定企業拿到的銅原料仍是每噸6萬元,照此生產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影響。 為了盡快掌握銅期貨交易規律,張軒一方面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全球銅市場信息。 2005年5月,有“銅之王國”之稱的智利發生工人罷工事件,很多銅礦停產。根據新聞報道,這場工人罷工事件要持續一個多月。“這勢必造成銅原料的緊張。”張軒果斷出手,以每噸5萬元的價格訂購了200噸銅期貨。當年6月,國內每噸銅上漲到8萬元,張軒“這一炒”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600萬元。 今年11月中旬,智利發生里氏7.7級地震,由于地震中心靠近主要產銅區,許多銅礦因斷電停產。張軒又果斷出手訂購了100噸銅期貨。近日,國際市場銅價大幅上揚,漲幅達6.29%。 通過實施期貨策略,企業不僅降低了生產風險,而且減少了流動資本需求。張軒告訴記者,實行期貨交易,同樣訂購整月所需的生產原料,投入資金只有原先的30%。目前,永志電子正在加緊擴容,征地52畝的新廠房即將建成投產。今年底,該企業產銷將突破2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