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 張 軍 振 國 記者 常國梁)10月23日,泰興市曲霞鎮拾圩村大橋竣工通車,7個村民小組的村民敲鑼打鼓歡慶。 原村黨支部書記朱瑞祥告訴記者,新建拾圩大橋群眾盼了幾年,但限于村集體經濟薄弱,11萬元建橋款一直沒有著落。今年春天,老干部代表將群眾的呼聲向鎮黨委作了反映。鎮黨委十分重視,將拾圩大橋列入2007年新農村建設實事工程,給予補助8萬元。群眾和村里的在外能人知道后,又自發捐款3萬多元,終于在秋收秋播之際建起了寬5米、荷載達6噸的大橋。 曲霞鎮黨委書記顧為成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我們堅持量力而行與盡力而為的原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著力解決群眾最盼、最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難題。”今年以來,已投入近1000萬元,鋪設村內水泥道路10公里,新建改建電灌站20座,新建橋梁5座,疏浚中溝兩條。同時,對一些關系群眾長遠利益的難題也拿出了破解的辦法。 曲霞集鎮所在地曲霞村有一條“龍須溝”,東西長1.5公里,歷史上既是生產河又是生活河,曾承擔著4000多畝農田灌溉用水和4個行政村生活用水的“重任”。近20年來,由于集鎮和附近居民向河里傾倒垃圾,一半河道嚴重淤塞,另一半河道已填埋,建起了農貿市場等,群眾反映強烈。 今年7月,鎮上連續召開老干部代表、群眾代表、在外能人座談會,征求意見。7月26日,鎮上又專題召開人代會,51名人大代表一致通過了“開挖‘龍須溝’,建設景觀帶”的決議。 “雖然這項工程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其中農貿市場搬遷500萬元),鎮可用財力有限,但我們仍然順應民意,聘請東南大學設計集鎮詳規,拿出了改造方案。”顧為成透露,經過開挖、清淤、石駁,與長江水系溝通后,將把沿河兩岸建成融生態、休閑、旅游于一體的風光帶。目前,農貿市場搬遷已經敲定(引進市外能人帶資500萬元建設),41處違法建設全部拆除,河道中段開挖已經展開。“我們將多渠道籌集資金,分步實施,把這項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群眾盼的,就是政府辦的。”顧為成掰著指頭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新農村建設的一件件實事,整合幼教資源、整治河坡、清理河塘、安裝垃圾箱、村莊綠化、興建體育設施、改建危橋……無一不是根據群眾意愿實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