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報業網訊 泰興市的晨光硅酸鉛有限公司是泰興市骨干企業之一,年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利稅300萬元,但鉛化物污染嚴重。今年該廠果斷關閉了這條硅酸鉛生產線,新投入100萬元開發了9W、13W、30W系列節能燈產品。目前企業產銷兩旺,年內可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
“晨光公司轉產是泰興市結構調整、經濟轉身的一個縮影。”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下決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寧可發展的步子慢一些,也要引導GDP增長由“白”轉“綠”。 說起經濟轉身,還得從泰興開發區說起。這個以招引化工項目為主的開發區,到目前已有90多家企業落戶。但由于早期少數小化工企業違法超標排污,偷排污染現象時有發生,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公開承諾,對這些“問題企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從去年秋天起,通過逐一摸底,市里迅速啟動“挖地七尺”專項行動,組織人員沿一些企業圍墻外側深挖2.5米,使20多根違法排污暗管暴露出來。市政府當即責令3家企業停產,13家企業16個項目限期治理。同時,還沿企業圍墻在地下砌筑了5米寬的混凝土防滲隔離墻,封死偷排污管道;并對22家排污大戶安裝了COD在線監控儀,實行24小時監控。到今年5月18日,泰興開發區成為我省第一家通過督辦驗收的化工園區。在此基礎上,泰興市對現有的281家化工生產企業逐一過堂,提出整改提高190家、搬遷5家、逐步關停并轉80多家的整治方案,引導全市化工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上下游一體化方向發展。 要徹底解決化工企業的污染問題,光管“堵”是不夠的,泰興市還積極引導關停企業轉產環保、節能的“綠色產品”。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一整套優惠政策,對自主停產轉向經營的企業,審批程序從簡,工商部門收費給予優惠;對化工企業轉產機械、紡織等其他無污染類產品的,工商、稅務等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企業花最少的費用辦好手續。 經過專項整治,泰興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日納污水量由過去的6000多噸猛升到了1.2萬噸,且呈上升趨勢。泰興市政府果斷決定實施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日處理污水能力由1萬噸提高到6萬噸。最近,泰興市又在規劃新上一個日處理能力達500噸的垃圾發電廠,不僅可以“吃”掉全市所有生活垃圾,還能產生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泰興開發區內將規劃建設35平方公里的非化工產業區,并抬高項目準入門檻,拒絕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下的內外資化工項目進入,為引進一批符合政策標準的大項目、好項目留足空間。全市年內計劃實施節能項目40個,淘汰高耗能設備100臺(套),確保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4%。僅上半年,全市已完成節能技改項目28個,節約標煤3.88萬噸,超額完成全年節約3.73萬噸標煤的目標任務。開發區內企業不僅實現了統一供熱、供電、供氣,連污水也實現了扎口治理。 本報記者顧介鑄趙曉勇 姜圣瑜 本報通訊員張建榮吳振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