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本報8月5日頭版頭條報道《泰興33家關停化工企業轉產綠色產品》的消息后,引起市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重視。 在昨天召開的泰興市化工企業專項整治現場觀摩會上,市經貿委副主任、化工行業專項整治辦主任蔡解民說,關停僅僅是手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才是目的。各市(區)要學習泰興的經驗做法,以關促調,以關促改,確保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蔡解民說,“小而散”是化工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市現有化工生產企業558家,其中16家規模過億元(5家跨入“50強”),產值、利稅分別占整個化工行業的80%和90%。下決心關閉一批環保不達標、安全有重大隱患、群眾呼聲高的小化工企業,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化工產業升級轉型。 目前,化工行業專項整治已進入攻堅克難、限期整改階段。蔡解民認為,泰興33家關停化工企業轉產環保、節能綠色產品,是一種“幸福死”。這樣既盤活了存量資產,又優化了產業結構,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各市(區)列入關停的違法違規化工企業也要加快節奏,快轉快調。限期整改不達標的,將堅決吊銷營業執照,斷水斷電、停止銀行貸款,強行關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