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報業網訊 泰興市首家村務監督委員會,去年9月在姚王鎮桑木村成立。60多名黨員和村民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在村內享有一定威望的馬俊青、宋建生等5名老同志擔任委員。
村委會門前,村監委會的牌子和村“兩委”的牌子一樣高、一樣大。目前,泰興全市366個行政村都掛起了這樣的牌子。 萬元以上工程招投標率100% 建一座高標準的三格式化糞池廁所要多少錢?建設單位報價從500元至700元不等。但經過三輪招標、競標,最后中標價僅為365元。這件事發生在元竹鎮。該鎮黨委書記劉輝說:“是村監委會擠干了改廁工程中的‘水分’。” 從2006年開始,泰興市明確規定,凡涉及基礎設施、環境綜合整治、村莊綠化美化等新農村建設工程,均由鄉鎮紀委牽頭,從項目公示、招投標、質量監理、竣工驗收到財務預決算審計,由村監委會實施全程監督。據統計,通過監督,總共已核減工程“水分”1000多萬元,全市萬元以上工程招投標率達100%。 “村民選我們當村務監督員,是莫大的信任,我們不能辜負大伙兒。”根思鄉井坔村監委會主任周忠裕深有感觸地說。今年春,井坔村整治總長1.3萬米的根南中溝河坡。周忠裕和幾名老同志全程跟蹤監理,不僅節約支出兩萬余元,而且提高了整治質量。該村改廁、河道清理、沼氣池建設等工程項目,全部按照“張貼公告、報名登記、招標競標、簽訂承包合同廉政協議、村監委見證”規程實施。村民們都說:有村監委會監督,大家現在放心了。 是監督員,又是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 村監委會,與此前其它地方普遍建立的村財務監督小組、理財小組等雖有相似,卻又有質的不同。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告訴記者,它填補了村級監督組織的空白,與村民代表大會、村委會一道,形成了決策、執行、監督三者分離的權力架構體系。 據了解,這里的村監委會委員、主任是自下而上推薦的,推選出來的大多懂財務,群眾信得過,文化素質較高。而村“兩委”會班子成員、村級聘用干部及其直系親屬,被規定不得擔任村監委會成員。泰興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沈惠彪介紹說,“村監委會成員不僅是‘監督員’,很多人還又是‘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自成立村監委會以來,全市行政村面貌都都有不小變化,群眾越訪、集訪顯著下降,特別是涉農負擔實現 了“零投訴”。 今年4月,廣陵鎮為維護社會穩定,組織了全鎮矛盾糾紛大排查。廣陵社區村監委主任趙書生短時間內幫助調解了三起棘手糾紛。肖垡三組李某與二組萬某從1994年土地調整時,就有了宅基地和路道糾紛,村干部調解20多次未果。這次趙書生親自登門,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還請萬某在上海工作的兒子回來做父親的思想工作。過去的大冤家,如今成了好鄰居。 村民直接受益,“村官”間接受益 村監委會順利運行后,村干部的權力受到制衡,重大事項須事先聽證及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從機制上減少了村干部犯錯誤的機會,形成“不敢腐敗”、“不能腐敗”的環境,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村干部。因此,有人形象地稱村監委會為“村紀委”。 古溪鎮顧莊村是泰興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村監委會成立后,該村明確規定,凡超過500元以上的支出,均由監委會審核把關。2006年,該村在道路橋梁、河塘疏浚等公益項目上的投入達200多萬元,筆筆清楚。村監委會還主動為村里的發展獻計獻策,已先后向村“兩委”會提出建議9條,均被采納并得到落實。該村很多村民都說,以前咱們對村官沒法管,也管不了,現在有人替咱們專門管著,對村官和村里的事更放心。村黨支部書記顧云江說:“村監委會的監督,給了群眾一個明白,還了我們一個清白,讓我們一心一意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記者趙曉勇 通訊員常國梁 劉峰青 張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