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郭人宏 特約記者 蔡金保 通訊員 王 楓)泰興把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作為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措施,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著力發展、完善和提高,強化典型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8個,成員總數9607人,帶動57466戶農戶致富,戶均增收1000多元。 泰興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帶領其闖市場。曲霞鎮蔬菜協會現有會員100多戶,協會的“安樂牌”反季節蔬菜有十多個品種,大棚有100多座,年銷售蔬菜1020噸,年銷售收入178萬元,利潤135萬元。分界鎮能人曾小明牽頭組建的“泰興市珍奇冬棗合作社”,統一注冊了“珍奇”牌冬棗商標,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實現了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雙贏”,冬棗畝產達萬元。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會員提供統一生產服務,為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了新途徑。分界鎮七賢村家禽產銷合作社實行“八統一分”經營模式。合作社統一采購苗雞、飼料和防疫治病藥品等,社員只要負責飼喂管理。近年來,家禽市場起伏較大,合作社每年與農戶簽訂協議,采購苗雞時銷售商給予優惠,飼料和藥品的市場價每噸便宜70元;收購季節上門服務,年終再按交易數量、入股金額進行二次分配。劉陳鎮東勛乳業合作社統一為社員提供配種,乳料配方,防疫治病,牛奶收集、冷藏、銷售等一體化服務。合作社有1000多頭奶牛,年產奶量2400噸以上。 農民合作組織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拓寬了新渠道。元竹鎮誠信兔業合作社由村黨支部書記等人發起成立,入社社員由98人增加到150人,存欄長毛兔已有2.02萬只,兔毛年銷售收入350萬元,純利200多萬元,成員人均年收入達1.33萬元。黃橋生豬經濟協會帶動全鎮1.3萬戶農戶從事生豬產業,年生豬飼養量一直保持在20萬頭以上,年上市15萬頭,農民從生豬養殖中年均獲益2000多萬元,農民從事生豬加工的勞務收入1200多萬元,全鎮農民平均每年從生豬產業化經營中獲得收入800萬元。 據統計,該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人均年純收入達9510元,真正起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