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吳振國)6月6日,泰興市政府分別向張橋工藝日化廠、揚成有機玻璃制品廠等38家企業下發廢氣、廢水、廢渣限期治理《通知》,對在規定時間內治理不達標的企業,將責令環保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強行關閉。 泰興市環保局副局長楊劍平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泰興市政府每年都要篩選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保污染企業和區域性環保“頑癥”,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聯合行動,限期治理。 少數不法業主租用城郊接合部的民房、廠房,非法燒制麻將料,排出的廢水、廢氣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去年,泰興市組織環保、公安、法院、紀檢等部門,對19家逾期治理不達標、未履行環保行政處罰決定的加工廠(點)予以搗毀,市法院對一名現場妨礙執行公務的業主實施司法拘留,引起很大震動,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區域性環保難題。 黃橋勝利中溝污染問題引起省、市人大代表和當地群眾的強烈關注。泰興市環保、紀檢部門組織工作組進駐,堅持查人與查事相結合,對18家無照經營、污水直排的腸衣加工單位(業主)強制取締關停,對8家有審批手續、有治污設施但超標排放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黃橋工業園區同時投入近200萬元,對治污設施進行擴容,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據統計,去年以來,勝利中溝兩側企業及黃橋工業園區環保累計投入840萬元,新增廢水處理能力55萬噸/年。 在限期治理高壓政策下,一些企業紛紛轉產或新上國內最先進的環保治污設施。泰興錦泰化工廠原來生產有機化工產品溴氨酸,廢水、廢氣成分復雜,難以治理達標。今年,企業以現有廠房、設施與浙江客商合作,投入3000萬元,轉產污染小、能治理的無機化工產品硼酸,達產達標后可新增銷售收入4000萬元至5000萬元。 同樣在今年,泰興金江化學有限公司斥資2300萬元,新上兩套國內領先的治污裝置,將原先排放的CO2吸收轉化成食用級干冰,將原來的酒糟廢水固液分離,通過厭氧發酵轉化成生產上的電能,僅此兩項新工藝每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0萬元,節約標煤1.8萬噸。 楊劍平透露,通過這幾年連續限期治理,該市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削減150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50噸左右。計劃到“十一五”末,COD排放總量和SO2排放總量再分別削減15.46%和27.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