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特約記者 蔡金保 記者 錢建虎)6月4日,泰興市泰興鎮南殷村小農場田頭,不少村民興致勃勃地觀看水田埋茬機現場作業。農機手駕駛水田埋茬機,在收獲不久已灌了水的麥田上來往奔馳。厚厚的麥草被埋入土中,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平整的水田。經技術人員檢測,埋茬機作業面寬2米,深度達0.1米至0.12米。 泰興市是全省確定的秸稈機械化還田試點縣(市)。今年該市在泰興鎮南殷村、溪橋鎮翁莊村首次推廣機械麥草全量還田技術,實行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機插秧作業相結合。水田埋茬后,全部實行機插秧。 省農機推廣站副站長、省秸稈機械化還田專家組組長陳新表示,推廣水田機械化埋茬,是對傳統耕作方式的重大突破。實行麥草全量機械化還田,既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強肥力,又能從根本上杜絕秸稈焚燒現象。今年起,省有關部門對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達到40%以上的示范鄉(鎮),將按照每畝1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