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丁麗華)泰興市濱江鎮洋思村10多名失地農民喜孜孜地領到了生活保障卡,從本月份起,他們每月可以刷卡領取不低于300元的生活保障金。 洋思村村民張蘭芳今年63歲。去年她家的4畝地被泰興開發區征用后,她拿到了一筆不菲的土地征用金,現在又有了生活保障卡,老人高興地說,“想不到當了一輩子農民,老了還能和城里人一樣每月領取‘退休金’。” 近幾年來,隨著東部城市新區建設和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泰興市近萬名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雖然政府按國家規定給予了征地補貼,但失地農民的養老成了大問題。為此,泰興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 基金主要來源為政府提取的土地出讓金,經營性用地每畝提取9000元至18000元,工業、公益性用地每畝提取9000元。主要用于按繳費總額的25%補助失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支付調整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標準的費用。 目前,泰興近萬名失地農民已全部納入基金保障范圍。失地農民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可按月領取基本生活養老保障金。超齡失地農民在繳費參保的次月,可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到本月初,已有135人享受待遇,人均每月領取保障金300元。 泰興市明確規定,失地農民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享受10年保證期,如在保證期內死亡,其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可繼承保證期內的基本生活保障金余額。如領取養老金滿10年后仍然健在者,繼續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直至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