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張鳳軍 黃備戰)眼下,在泰興各大農貿市場本地農產品直銷區,來自四鄉八鄰的農民每天擔著一筐筐鮮食玉米來,數著一疊疊鈔票走。較之常規玉米,這種鮮食玉米提前兩個月上市,1公斤比普通玉米貴4元仍供不應求,樂得農民笑開了懷。 泰興質監局局長王堅告訴記者,自國家級鮮食玉米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在泰興啟動以來,全市鮮食玉米播種面積達800多公頃,單產達14163公斤/公頃,增產1547公斤/公頃,總產量達1100多萬公斤,全部實行訂單種植,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據了解,目前,泰興已建成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個,制定農業地方標準及有機農業標準28項,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2.4萬畝,申報并獲得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58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了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在國家級無公害泰興花生標準化示范區的帶動下,全市無公害花生播種面積已達5400公頃,涉及黃橋老區10多個鄉鎮,示范戶10萬余戶30萬人,平均每公頃增收974元,人均增收22.78元。 泰興質監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建設了無公害泰興花生核心基地,實施平衡配方施肥方案,利用示范區的花生葉、玉米稈作為飼料發展養殖業,不斷降低農本,提高和改善花生品質。該基地還以無公害泰興花生莢果為原料,開發出了風味烘烤花生、甜花生等系列休閑食品,注冊了“酥樂”牌商標,初步實現了產業化開發。“酥樂”牌系列產品在省第二屆標準化農產品展覽會上得到組委會專家的充分肯定和消費者的歡迎。 泰興白果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實施,平均每株單產增加11.19公斤,產量增長29.99%,人均增收259.9元。2000畝無公害生產基地兩年合計增產9.6萬公斤,促進農民增收170多萬元。同時,通過示范區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泰興白果”的質量,增強了泰興白果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也帶動了當地林業、生態農業的建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