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薛林)今年“五一”前,泰興市民文斌和楊陽(均為化名)花4天時間,自費到甘肅省天水市甘谷鎮山區體驗生活,并帶回12個當地貧困學生的資料。半個月來,泰興各界積極伸出援手,這12名西部學子已全部落實了幫扶對象,首批資助物資也將在今年“六一”前發往山區。 去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楊陽一個朋友向他們提起自己家鄉許多孩子因貧困不得不輟學!皫椭鷦e人也是一種快樂。”文斌和楊陽當即請這位朋友聯系當地兩名貧困生小藺和小云,并且決定資助他們一年學費。 為了解兩個孩子真實的生活狀況以及西部地區貧困程度,一年后,文斌和楊陽決定前往實地探訪。4月28日下午,他們帶上裝滿學習、生活用品的包裹,從泰州火車站出發,趕往甘肅省天水市甘谷鎮。 坐完火車坐汽車。經過一天一夜旅程,4月29日下午4點多,兩人終于到達甘谷鎮。文斌回憶道,“到了鎮區,我倆全傻了。這里全是大山,沒有車!睆臎]走過山路的他們,只得又步行兩個多小時,才到達孩子所在的甘谷鎮半山村。 晚8點多鐘,質樸的山里人給兩位遠方客人精心準備了晚飯:炒椿樹葉、炒韭菜、炒土豆絲、炒雞蛋和炒辣椒。飯后,孩子悄悄告訴文斌,平常他們根本吃不到這些菜。 “以前只在電視里看到西部山區的貧困,現在親眼看到了,心里那種觸動真的很難用語言說清楚!蔽谋髮ψ约簲U大捐助范圍一事并不感到意外,“誰家沒有個孩子,想想如果自己的孩子落在那地方,是不是也心疼呢! 第二天,文斌和楊陽來到小藺和小云所在的學校。這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希望小學,共168名學生,只有6間簡陋教室和6名教師,兩三名學生合用一張課桌。操場就是一平整的地塊,沒有任何運動器材,學校里也沒有電話、電腦等現代通訊設備。接下來的兩天,文斌和楊陽陸續走訪了村里的許多人家,并用隨身帶的攝像機、照相機進行了拍攝。 “山區人家生活的艱難,是東部人無法想象的。”文斌向記者舉例道,村里缺水,村民們要喝水需到好幾里遠的山里挑。因此,在甘肅幾天,雖然天氣炎熱,他們也和當地人一樣,沒有洗過一次澡。 在當地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文斌、楊陽整理出了12名特困家庭孩子的資料,這些孩子大多來自殘疾家庭和單親家庭。 回到泰興后,文斌和楊陽隨即做起義務“聯絡員”、“宣傳員”、“組織員”。一碰到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就掏出照片,不厭其煩地講解。在文斌和楊陽的努力下,山區12名特困孩子已全部落實了幫扶人。 其中一位幫扶人說:“每年300元錢,對我們是小事。但對西部孩子來說,可能改變他們一生的命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獲悉此事的泰興社會各界也紛紛獻出愛心:三家當地企業購買了190套(件)學生衣服;一名律師送來了籃球、足球、羽毛球各10只(套);更多機關干部送來了文具、課本等。 目前,文斌已和當地山區的學校聯系好,計劃“六一”前把這些物資全部郵寄過去。 據悉,如今文斌和楊陽正計劃把他們在西部拍攝的影像資料和幫扶情況刻成光盤,準備發放給更多市民,呼吁越來越多的人來幫助山區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