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丁麗華 劉康生)泰興市從解決農民最擔心的養老保障問題入手,擴大財政補貼面,將更多的農民納入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來。年內,將有5萬農民享受到“新農保”。 今年4月,泰興市根據財政實力和農民的愿望,出臺了《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實施細則》,與省和泰州市農村養老保險現行政策規定相比,《實施細則》在操作層面有許多突破——— 現行政策規定,男16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女16周歲以上55周歲以下,未參加政府主辦的其他社會養老保險,且從事農副業生產的農村居民可以參加“新農保”。考慮到部分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農民未享受養老待遇的實際情況,泰興市明確規定,除上述對象外,男60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女55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的農村居民,只要個人自愿,也可以參加“新農保”,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后,從次月起可享受養老待遇。 與此同時,泰興市擴大了財政補貼面,只要參保且正常繳費,財政就補貼,補貼標準為繳費基數的10%;繳費基數上調,財政補貼額也同比例相應上調,且可以抵算應繳費額。財政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 按照有關規定,參保對象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后,按月領取養老金。領取標準按個人賬戶積累總額(本息合計)除以國家規定的月數(男除以139個月,女除以170個月)確定。泰興將“新農保”計發辦法調整為:按個人賬戶積累總額(本息合計)除以規定月數(男除以120個月,女除以130個月),大大提高了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 據了解,泰興市農村養老保險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目前,“老農保”參保人數達12.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2%,已有2100人領取養老金。但由于“老農保”實行的是個人完全積累模式,保障方式主要以農民自我保障為主,參保人員與城鎮職工的待遇較為懸殊。為此,該市財政計劃拿出800萬元用于補貼“新農保”,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公共財政“蛋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