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通訊員 群 建 玉 賢 光 明)泰興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對特困農民的技能培訓,通過包學習技術、包食宿費用、包實習耗材、包推薦就業,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國務院扶貧辦最近向全國推廣泰興“四包”式技能扶貧經驗。 調查發現,目前泰興市有3000多戶農民家庭年收入在省定貧困線以下。 “以往送錢送物式的突擊扶貧,只能緩解一時之急。只有讓特困農民家庭成員掌握技能,實現至少一人就業才是擺脫窮根的有效途徑。”泰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弘慶告訴記者,從2006年8月開始,由政府埋單,該市對特困農民家庭子女實行“四包”式免費培訓。當年共辦班6期,培訓364人,平均每人免除培訓費用1300多元,培訓合格率、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均為100%。 培訓合格后如何實現就業?泰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敢介紹,勞動保障部門充分發揮公益性職介機構的橋梁作用,加強培訓與就業的銜接。去年暑期,勞動保障部門與該市松林集團簽訂訂單培訓協議,舉辦了一期車工培訓班,50多名特困農民家庭子女全部安置就業,月收入1200元以上。 今年初,參加“黃橋老區特困農民廚師培訓班”的所有學員,由勞動保障部門牽線搭橋,全部推薦到餐飲單位就業。這批“肯吃苦、有技能”的學員受到用工單位一致好評。部分學員已經“跳出來”單打獨干,辦起了特色小排檔。 “對創業的特困農民,我們給予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同等的優惠政策,如小額擔保貸款和稅費減免等,促進他們創成業、創好業,并帶動就業。”張敢說。 今年以來,泰興市已舉辦特困農民全免費“四包”培訓班3期,培訓特困農民144人,培訓合格率和就業率均為100%。目前,第4期特困農民銑床工班和第5期CO2氣體保護焊工班即將開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