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泰興市組織各鄉(鎮)黨委書記、市級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和骨干企業的廠長(經理)赴宜興、張家港等蘇南發達縣市參觀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調高參照系,奮戰3年,確保到2009年以市為單位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比省定序時進度提前一年),60%以上的村居達省定小康標準。 近幾年來,泰興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喜人,連續6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行列,財政收入連續5年獲省“財政收入上臺階縣市”殊榮。 “站在泰興看泰興,進步很大。跳出泰興看泰興,差距不小。就財政收入而言,2006年,宜興市的可用財力超過20個億,比泰興多一倍;張家港市的可用財力達61個億,比泰興多50個億。人均GDP水平更是遙遙領先于泰興。”泰興市委書記曹蘇民說:“追尋蘇南發達縣市的發展軌跡,泰興已步入加速發展期,2006年GDP突破200個億,財政總收入逼近30個億。如果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今后幾年社會經濟有可能呈幾何級數增長。為此,新的一年,我們將追趕的目標定位于蘇南發達縣市,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揚爭先創優精神,向高處攀,與強者爭,跟快的比。” 舉全市之力加快園區經濟發展。按照集約集聚的原則,將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一區四園”傾斜。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確保年內規模過百億,國稅開票達85億元以上,引進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超億美元項目3至4個,實際到賬外資1.2億美元以上。四園國稅開票增幅平均達50%以上,城區工業園、虹橋工業園確保到賬外資1500萬美元以上,黃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確保到賬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 以培育規模企業帶動規模經濟發展。從蘇南參觀回來后,泰興市拿出287萬元重獎規模企業法人代表和“納稅明星”。其中,江蘇光明熱電(集團)法定代表人獲得工業規模經濟獎和納稅明星兩項獎勵計40萬元。年內,計劃新培育規模過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15家以上,規模過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1至2家。新上10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凈增列統企業140家。 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改善民生。據預測,今年,泰興市財政總收入可達35億元,可用財力1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9%和23.90%。該市借鑒蘇南發達縣市的做法,將把新增財力主要投向新農村建設、新“5+1”實事工程、社會保障、教育、公共衛生等民生領域,預計全年一般預算支出將增加1.7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