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姚翔 通訊員馮雪)60年前,家住泰興市劉陳鎮的醫生王元才冒險搶救了36名解放軍傷員,老人將這段歷史埋藏在心中,從未向別人提及。近日,該鎮退休老干部白興成搜集史料時,無意中發現了老人的事跡。 昨天下午,記者在白興成老人和王元才的侄子、69歲的王德華的陪同下,來到了泰興市劉陳鎮楊春庵村的王元才老人家中。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雖然年事已高,聽力不太好,但記憶力仍很好。在王德華的幫助下,王元才老人向我們講述了那段驚心動魄卻鮮為人知的經歷。 王元才年輕時行醫。1947年,泰興縣獨立團在姚莊戰斗中失利,部隊被迫北撤。為了使部隊順利撤退、傷病員能夠得到及時治療,獨立團戰時醫院考慮再三,決定將36名傷員送到劉陳鎮的王元才家治療。 白興成說,當時,地方黨組織認為他的家庭條件不錯,家庭社會關系也比較好,決定把傷病員放在他家里治療。 “當時形勢惡劣,我軍傷亡較大,有36名傷員送到了我家。”王元才老人說,敵人不停地來掃蕩,又極缺藥品,尤其缺治療傷員急需的青霉素,讓他很傷腦筋。 雖然獨立團撤退時留給了王元才8000元抗幣,但是這些錢在敵占區根本無法使用。為解決眼前的困難,王元才老人咬咬牙,將自己行醫多年積攢下的黃金全部變賣換藥,后來連家中的咸肉都賣掉去換藥。 王元才說,敵人過幾天就來掃蕩一次,形勢危急。他家屋后有兩條船,他就把傷員往船上轉移。 王德華說:“出了后門上了船劃進一條河,河兩邊都是蘆草。白天他就讓傷員躲在船上,晚上再接回家里包扎、換藥。” 在王元才老人的精心治療下,36名傷病員陸續痊愈,回到了部隊。王元才老人醫治解放軍傷病員的事還是傳了出去,國民黨反動派找到他家里。 “他們來抓我,說我醫‘匪’,要罰一挺機關槍的錢,”王元才說,“可我哪里還有錢啊,多虧了莊上的老保長,他家剛剛賣了幾頭豬,他幫我出錢交了12擔稻子和12擔小麥,我才躲過一劫。” “但是家里是待不住了,由于部隊已經北撤,王元才只好整日整夜地躲在野地里。”王德華說,他睡在草堆里,感染了癢瘡。為了看病,他只好趁夜乘船去了無錫。 雖然這段歷史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王元才老人講起這段經歷時仍然異常激動。他說,雖然當時情況危險,但是出于醫生的職業道德和對解放軍的感情,為了挽救36名子弟兵的生命,他已經作好了犧牲的準備。 解放后,王元才一直在劉陳鎮衛生院工作,他從沒有將冒險救治傷員的這段歷史告訴過任何人。他說,如果不是白興成找他核實,他準備把這段歷史一直埋藏在心里。 白興成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就開始關注這段歷史,并一直搜集有關資料予以證明。他還通過書信與當時獨立團隨軍醫院的護士劉淑貞取得聯系,并得到了她的證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