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廠3個月,21歲的打工妹陳梅就被蘇州一家電子公司提拔為線長,月薪達3000元。這得益于她在泰興技工學校6個月的培訓,不僅學到了過硬的應用電子技術,還拿到了公共關系證書。 如今,像陳梅這樣的“金藍領”泰興有21.6萬元人。與以往主要靠賣苦力的勞務相比,他們具有以下特點: 職業身份逐步發生演變 泰興是有名的“建筑之鄉”,但這一聲譽的取得以往主要靠的是一批不怕吃苦、能打硬仗的鋼筋工、架子工、泥瓦匠。 瓦匠出身的肖道東,經過泰興建筑工程學校項目經理培訓班的鍛造,現在泰興第一建筑公司上海工程處做項目經理。他說,培訓不培訓真是大不一樣。以前,只會挖土、起鋼筋、放線、配料澆筑,一年苦下來,頂多幾千塊錢。學了建筑力學、經濟核算、項目管理等課程,建幢樓房要用多少材料、多少工、多少錢,我都會核算;施工現場怎樣管理才能既確保安全又降本降耗,哪些環節是提升工程質量的關鍵,我都清清楚楚。所以,到新單位后,能很快被任命為項目經理。 從泥瓦工到項目經理,在泰興10萬建筑大軍中,有3萬多人。泰興市總工會副主席周開榮告訴記者,泰興勞務職業身份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建筑業上。在服裝行業,一批縫紉工已改行服裝設計;在機械制造行業,一批操作工已參與模具制造或從事質量檢驗…… 對產業升級有特殊貢獻 溪橋鎮是著名的“提琴之鄉”,提琴產量占全世界的1/5以上。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里只能生產普及琴,一把琴出廠價僅一兩百元,利潤很薄。 中國提琴專業委員會會長、鳳靈樂器公司董事長李書介紹,鎮里與泰興市歌劇團、泰州師專簽訂協議,成立藝術發展中心和提琴藝術教科研基地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全鎮會做提琴的不少、會拉提琴的人則寥寥無幾,而現在“提琴之鄉”的樂聲悠揚,拿慣了漆刷、砂紙的農民拉起小提琴來已像模像樣,今年還在全市獲獎。會不會拉對提琴制作至關重要。過去,工人們只會按圖施工,而影響提琴質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濕度、溫度等。現在,掌握了一定樂理知識的工人能根據不同的材料、溫度、濕度過等,在生產過程中適時地對提琴進行調劑,使產品質量得到穩步提高。有的人還對生產工藝的改進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今年,鳳靈樂器公司生產的中檔琴是去年的兩倍,高檔琴的產量比去年增加了30%,貴的一把能賣到10多萬元。 泰興化工行業的優化升級,與當地擁有一批化工“金藍領”也密不可分。泰興委托外地高校和本地職教中心校先后培訓的5000多名化工專業人才,成為泰興招商引資的“金招牌”。新近成立的萬德化工、凱日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慕名而來,原有的企業也紛紛增資擴股。新浦公司董事長曾憲相說,泰興化工“金藍領”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10年來,主打產品離子膜燒堿從年產4萬噸躍升到30萬噸,投資總額也從起初的2950萬美元追加到目前的1.28億美元。 收入比一般打工者高40% 26歲的七圩農民黃建波原來在一家村辦企業操作普通機床,月工資只有500多塊錢。去年,他來到泰興龍祥數控機床培訓學校,學習數控機床操作技術。4個月的培訓后,他來到泰興航宇電子有限公司操作數控機床,月收入超過了1200元。 黃建波說,操作普通機床不僅辛苦、有危險,產品質量還不容易控制。操作數控機床只要輕點鼠標就行了,工作量小多了,精度也上去了。當然,后者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程序設計等。 據統計,泰興新生代勞務平均年純收入比一般打工者高出40%,每年掙回22億多元。僅此一項,就使該市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20元。 從找米下鍋到上門訂購 以往,泰興勞務需四處找飯碗。而如今,市內外用人單位競相向泰興的“金藍領”拋“繡球”,除許以“月薪1200——2500元”,有的還承諾“免費提供食宿”。 外商獨資企業上海英濟電子塑膠有限公司原計劃來泰興招聘200名膠塑電子操作工,見前來應聘的均手持“本本”(專業證書),一下子增招了185人。日本(蘇州)電波工業有限公司一次性“吃”進泰興剛剛畢業的職、技校學生92名,超出原計劃42名…… 泰興市勞動就業管理處唐群建主任介紹,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市就業訓練中心和24家職(技)校為骨干,各鄉鎮成人教育中心為基礎,22家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泰興技校、農機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泰興市就業訓練中心、職教中心校培訓的數控機床操作工、CO2氣保電焊工被市內外用人單位“搶購一空”,人均月收入1800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