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300多聾啞兒回歸有聲世界
新華報業網訊 "六一"前的一天,泰興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世紀幼兒園內笑語紛飛,氣氛熱烈。少兒們用稚嫩的歌聲、歡樂的舞蹈,道上他們心中的美好愿望,贏得了到場家長及各界人士的陣陣熱烈掌聲。一些聾啞兒家長和教師深情地說,世紀幼兒園能有今天,離不開聾啞兒的"愛心奶奶"周靜芳一顆熾熱的心啊! "一切為了聾啞孩子,再苦再累也心甘" 1992年,泰興市教育局幼教科高級教師周靜芳領銜創辦聾兒語訓康復中心。創業之初,僅有4名教員,借用3間舊平房,四張桌子,10張凳子,10名聾兒入學了。"一切為了聾啞孩子,再苦再累也心甘。"周靜芳憑著一顆火熱心腸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帶領教員艱苦創業,聾兒語訓康復中心發展起來,在泰興這塊土地上迅速生根、開花。 家住泰興城郊的聾兒殷飛,入園時才四歲。父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她送進了康復中心,周靜芳從家長期待的目光中感受到自己的責任。經過3年訓練,小殷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以后又順利完成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業。由于品學兼優,殷飛高中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還通過自學拿到大學文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女孩何燕,到三歲還不會說話,也聽不見外界的語言,一家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周靜芳知道后,上門把小何燕接到康復中心,從吃飯、穿衣、起睡,到語訓康復,她和同事們付出了超人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年的康復訓練,小何燕恢復了聽力,能說會道,愛唱歌會跳舞,成了人見人愛的活潑小天使。她順利進入小學、初中,目前正在黃橋中學讀高二,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泰興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象殷飛、何燕這樣殘而不廢,成為社會有用之人的,舉不勝舉。目前,已有300多名殘疾聾啞兒,通過強化訓練,回歸有聲世界。 "讓每一個殘疾兒童享受最好的教育" 由周靜芳一手創辦的泰興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經國務院、省康復辦審批注冊,從小到大,現已擁有1800平方米的教學樓、680多平方米的操場。教學樓設有大型多功能舞蹈大廳、瀏聽室、廣播室、活動室、保健室、畫展室。目前,該中心受訓聾兒6個班,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受訓聾兒康復率超過國家規定指標。語訓中心曾受到國家七部委聯合表彰,被評為"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周靜芳本人也光榮當選江蘇省人大代表,并榮獲省勞模、全國殘疾人三項康復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以及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自學成才獎"。 泰興市聾兒康復中心還探索出一條"聾健結合"的教育新路子,1999年起創辦世紀幼兒園,吸收正常幼兒入園。幼兒們在老師愛心熏陶下,從小養成關愛、幫助弱者的良好品德,在提高幼兒素質和特長上下功夫。鋼琴、畫畫、舞蹈、體操、英語成為幼兒的必修課。豐富多彩的語音環境,促進了聾兒的語言交往,增強了他們的記憶力。 今年70歲的周靜芳,長期潛心探求聾兒語訓工作規律,先后出版了5本專著,并編寫出多本培訓教材。她一心撲在幼兒助殘教育事業上,常年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她在日記中寫道:"我這一輩子什么也不圖,就圖讓每一個殘疾兒童享受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成為有愛心、善心、同情心的人,成為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之才。" 圖為:被聾啞孩子親切地稱為"愛心奶奶"的周靜芳,正在熱情鼓勵聾啞孩子上臺表演文藝節目。 (來源:/作者:蔡金保 顧介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