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今年一季度,江蘇省泰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企業進行“拉網式”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和誠信等級普查。檢查結果顯示,原市屬集體企業98%以上用工比較規范;三資企業中近90%用工比較規范;問題比較嚴重的是個體私營企業。在被檢查的783家個體私營企業中,近三成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不規范、甚至明顯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現象。 調查顯示,用工不規范及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不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二是不依法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三是拒不執行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無故克扣職工工資;四是隨意延長工人工作時間,且未依法發放加班費。為切實維護好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泰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建立三項機制以治理用工不規范行為。采取的具體辦法是:建立企業勞動用工信息化管理機制,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情況、集體合同管理情況、社會保險辦理、職工技能培訓和勞動保障誠信等五大類信息輸入管理系統,以對企業用工行為進行動態監測;建立勞動爭議糾紛大調解機制,實現多層次、多渠道的勞動爭議調解,并盡可能將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建立勞動保障聯合執法機制,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勞動保障“監察網”,并與工商、公安、法院、安監、工會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工作,共同督促企業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此次普查結束后,該局立即對存在嚴重問題的5家三資企業和15家個私企業發出了整改通知書,要求必須在10日內補發拖欠的職工工資,并與所有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和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到發稿時,泰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接到18家回應,都到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補辦齊了相關手續。 (丁麗華 張迎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