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常國梁 特約記者顧明華 張建榮)4月25日,《泰興市生態農業市建設規劃》通過省農林廳、水利廳、環保廳、建設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規劃》根據泰興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態環境,將該市劃分為沿江、沿靖、東部、中北部四大生態農業功能區,推行以沼氣為紐帶的農牧漁業復合循環、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稻田立體種養等7種生態農業模式,并斥資11.80億元,組織實施8大生態農業主體工程、23個生態農業重點建設項目,努力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藍天、碧水、沃土”目標,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資源及生態環境的要求。 今年以來,8大生態農業主體工程、23個生態農業重點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清潔水源。全市整治干河、中溝、村莊河道419條,總長354.8公里,完成土方488萬方,清除水花生13.5萬畝。 建設生態林業。新建完善農田林網62萬畝,建設綠色通道260公里、綠色屏障310公里,完善銀杏大田成片林3100畝,新造林3.22萬畝,森林覆蓋率接近20%的全面小康目標。 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方面,已申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35個、綠色食品28個、有機食品2個,建成“三品”基地38.4萬畝。 農田水利建設方面,正在實施的國家級和省級土地整理項目面積達7.09萬畝,加緊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此外,沿江濕地資源保護和建設工程、農業景觀建設工程、銀杏生態園工程、優質農產品加工產業工程等也在加緊建設。與此同時,以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沼氣發酵技術、埋地式無動力生活污水凈化處理(活性污泥CASS處理工藝)等生態農業重點建設項目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正向面上推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