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心來·抗‘疫’之聲”③:微故事《抗疫父子兵》
微故事 《抗疫父子兵》 孫 姝
人物設定: 講述:朱芳子; 父親:林伍祥; 兒子:林帥
父親:交警林伍祥,報到。 兒子:巡特警林帥,報到。
講述人:林伍祥、林帥,是一對父子,一個是交警,一個是巡特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警察。 兒子:在我的記憶深處,莫過于父親的那一身警服,不管是橄欖綠還是藏青色,都象征著威嚴和神圣,十年前,當我也穿上警服時,爸爸說—— 父親:兒子,20多年的警察生涯告訴我,穿上警服,你就不是一個普通人,你的付出也必須比普通人多得多,因為你頭頂著國徽,肩負著守護群眾平安的職責。
講述人:子承父業,這是一對警察父子,兩代人對平安的堅守。
兒子:爸,我在泰興東高速出口執勤,你呢? 父親:我在黃橋高速出口。 兒子:老林同志,別忘了,兩年前,你可中過風,執勤的時候別逞能,戴好口罩,注意身體。 父親:你看我像中過風的樣子嗎? 兒子:是是是,咱們家老林,福大命大。 父親:兒子,你也要帶好口罩,做好防護。 兒子:好,我記住了,沒事,放心吧。
講述人:2020年的春節如約而至。“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國,打破了喜慶與祥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拉響“一級響應”的警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危急時刻,警察必須為人民筑起一道平安的防線。
父子無實物表演配合路政工作人員,檢查入境車輛司乘人員身份信息等。
講述人:在父母眼中,他們是成天“見不著面”的兒子;在妻子口中,他們是“聚少離多”的丈夫;在兒女記憶中,他們是“總在加班”的爸爸;在群眾心里,他們在,平安就在。正當疫情到了最吃勁兒(緊關節要)的時候,一份醫院的確診報告,打破了林家平靜的生活。
兒子:今天帶媽去檢查,情況怎么樣? 父親:出結果啦? 兒子:不可能! 父親:什么,乳腺癌! 兒子:醫院確診了嗎? 父親:你媽在哪兒? 兒子:醫院,好,我馬上到。 父親:先別告訴你媽,我這就回來。
兒子:爸,診斷書我看了,我媽她……我不敢告訴我媽,我怕她接受不了。 父親:孩子,別著急。聽醫生的,先把住院手續辦了。這么多年,咱們家大事小情,都是你媽一個人操勞,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兒子:我怕瞞不住,媽現在要是住院了,身邊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要不我請幾天假。 父親:20多天了,大家都是沒日沒夜的連軸轉,誰也沒有休息過,這個時候請假,誰來頂咱們的班。 兒子:那……那讓陳琪請個假,讓她照顧媽。 父親:不行,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她要在社區執勤,孩子小也離不開她,實在不行,咱們請個護工。 兒子:那怎么行,讓一個外人照顧我媽,我不放心(我不同意)? 父親:要不然這樣,咱們倆誰休息,誰就來醫院照顧你媽。 兒子:可……要是咱們倆一起執勤怎么辦? 父親:請護工,晚上我來,白天你和陳琪輪流來,疫情越到吃勁的時候,就越不能請假!你我都是警察! 兒子:行,那我把孩子送到我岳母那兒,讓她幫著帶幾天,下了班我就來醫院,我來多陪陪我媽。 父親:行,就這么定了,我們家的困難,我們自己克服,不到萬不得己,不請假。 兒子:爸……
講述人:這就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群眾有了困難,警察幫;警察有了困難,戰友幫! 講述人:老林。 父親:張隊? 兒子:張隊?
講述人:家里的事,我們知道了,大家非常關心,你們倆的執勤時間已經作了調整,這樣,就可以確保有一個人在醫院陪護了。 父親:大隊怎么知道的?這點小事你還向大隊反映? 兒子:沒……沒有啊。我還沒來得及跟大隊匯報呢。
講述人:老林,是和林帥一起執勤的同事告訴我們的。 父親:哦,這樣啊。 兒子:張隊,謝謝,疫情當前,家里再大的事,都是小事,謝謝大家的關心,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工作的!
講述人:老林,你這個兒子啊,一點也不亞于你。 父親: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著兒子能穿上這身警服,希望他不辱人民警察的稱呼,接力續寫人民警察的榮光。
講述人:人民警察也是普通人,他們食人間煙火,懂兒女情長,但警察前面有“人民”二字,從穿上了警服的那天起,他們的心里只有人民,危難之時,危險之地,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毫不猶豫的逆行向前,用青春和熱血踐行警察的錚錚誓言,守護一方平安。 合:守護一方平安 敬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