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鄉《人才奔流 擘畫創新中國新藍圖》☆
近日,國務委員諶貽琴以視頻方式向第23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開幕式發表致辭并宣布開幕。這不僅是一場年度盛會,更是一扇觀察中國與世界互動交融的重要窗口。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中國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聚天下英才,以人才奔流的磅礴力量擘畫新時代創新發展的宏偉藍圖。 聚才以賦能,驅動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創新驅動,而人才正是創新活動中最活躍、最根本的核心力量。從人工智能到生物制造,從量子信息到深海空天,這些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前沿領域,無一不是高端人才密集型的競爭賽道。深圳的鵬城實驗室匯聚頂尖AI人才,助力國產大模型技術迭代;上海的張江科學城吸引全球生物醫藥精英,推動創新藥研發進入快車道。當前,中國正通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引導全球智力資源向關鍵領域精準匯聚,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讓人才的智慧火花點燃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引擎。 優策以固本,實現人才高質量“留量”。吸引人才是開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關鍵。要用好人才這個“關鍵變量”和“第一動力”,首要在于廣開賢路,敞開“納才之門”,出臺“攬賢實招”,以“求賢若渴”的殷切姿態引才,以“務實普惠”的政策舉措聚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政策,并通過組織人才交流會、搭建人才驛站、設立人才公寓等方式,為人才發展提供支撐,吸引集聚人才。2025年“南京人才日”開幕,連云港舉行2025年“人才日”暨大學生畢業季活動,宿遷啟動第三屆人才周活動……江蘇多地同步升級人才服務政策,推動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聚焦全方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激活人才引擎,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堅實支撐。 生態以興業,擘畫創新發展藍圖。“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人才的活力取決于生態,創新的動能源于沃土。近年來,各省市摒棄“同質化”競爭,轉而打造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人才發展體系,營造人才自由發展、充分張揚才華的良好環境,厚植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長三角地區憑借其雄厚的產業基礎與開放的金融環境,構建“人才-科技-產業”的高水平循環;粵港澳大灣區致力于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借助“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與跨境融通的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強大的人才虹吸效應; 遼寧、吉林等地則以振興突破為契機,實施“興遼英才”、“長白英才”等計劃,圍繞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引才育才。這幅百花齊放的生態圖景,正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動實踐,為擘畫創新中國新藍圖奠定了最堅實的根基。 潮涌東方,千帆競發。本次大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誠意,擁抱全球智慧,激發創新活力。當全球人才的奔流與神州大地的脈動同頻共振,“創新中國新藍圖”必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匯聚起磅礴的智力洪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