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奮戰“培訓月”,播撒糧食豐產“金種子”》☆
緊抓秋播窗口,深入田間地頭。農業農村部20日宣布,從當前開始到冬至(12月21日),啟動實施奮戰60天抗秋汛搶麥播促壯苗行動。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安全是國家穩定的基石,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當下,我國各地秋汛來勢兇猛,多處糧食主產區受威脅。應對秋汛濕澇,確保小麥播種,值此關鍵農時,秋汛是大考,培訓是答卷。奮戰培訓月,播撒糧食豐產“金種子”,這個秋天,我們與農時賽跑,為明天播種! 立足于“早”,打好未雨綢繆“主動仗”當前,秋雨持續、土壤過濕,兇猛秋汛讓多地小麥“晚播”已成定局,但歷史經驗表明,“晚”中也能求“好”,關鍵就在于早預見、早部署、早行動。農時稍縱即逝,被動等待只會錯失良機,主動作為方能化危為安。為此,當下啟動的小麥抗濕晚播培訓月活動,正是關鍵一招。正如近期河南提前組建742支農機應急服務隊、山東早早推廣高性能播種機等實踐所表明的,通過技術培訓前置,完全可以提前把系統性的技術培訓與組織動員送達田間地頭。奮戰培訓月,正是為了幫助廣大農戶和基層農技人員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本領,最大限度化解晚播風險,實現在逆境中“晚中求早”,在被動中贏得主動。 致力于“實”,奏響科學賦能“協奏曲”。“小麥抗濕晚播”并非簡單地將播種時間推后,其背后是一整套因時、因地、因苗管理的農業科技體系。要實現從“靠天吃飯”到“靠技抗災”的根本轉變,就必須將科學的理念與方法真正落到實處。培訓月活動正是這一轉變的關鍵載體,從線下示范田的實操指導,到線上“專家話麥播”的即時互動;從印發的技術明白紙,到精心錄制的農技短視頻,再到派出專家指導組和科技小分隊開展集中蹲點開展技術指導......奮戰培訓月,就是要把抽象的技術方案轉化為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實戰能力,讓實驗室的成果與田間的切實需求對接起來,為糧食豐產構筑最堅實的“硬核”支撐。 聚焦于“合”,下好合力攻堅“指導棋”。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小麥抗濕晚播培訓月不僅是對農業生產技術的考驗,更是對組織動員能力和資源統籌效能的檢驗。奮戰培訓月,全國一盤棋,就是要將部署和要求迅速轉化為基層的行動自覺和實際成效。為此,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應細化方案、壓實責任,確保培訓覆蓋廣大農民;廣大農技人員要深入一線,手把手指導,點對點服務;農民朋友們也要積極學習,科學應用,將抗濕晚播的技術要點落到實處。讓培訓月活動與其他“三農”惠民政策協同發力,合力共筑安全高效的糧食生產體系,以多措并舉、系統推進的方式,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奮戰60天”的號角已然吹響,抗濕晚播的任務艱巨而光榮。展望前路,讓我們用“早”的態度,“實”的投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奮斗在小麥抗濕晚播培訓月,為牢牢端穩中國飯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