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與農時賽跑,向秋汛“搶”苗》☆
為確保明年夏糧豐收,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近日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奮戰60天抗秋汛搶搶播促壯苗行動”,組織全國農業系統精銳力量下沉一線,分區分類開展精準指導,全力抓好冬前田間管理。這六十天的攻堅行動,不僅是一場與天爭時、與地爭利的農業生產實踐,更是一場關乎國計民生、民族命運的戰略行動,深刻彰顯了“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堅定意志,展現了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擔當。 以“分區精準施策”筑牢“中國碗”的產能根基,深刻闡釋糧食安全作為治國安邦頭等大事的極端重要性。面對秋汛帶來的嚴峻挑戰,各地正根據區域特點實施差異化作戰方案,黃淮海地區主攻排澇散墑,西北華北著力培育壯苗,長江流域重點防范凍害。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產實踐,其深遠意義遠超農業本身,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古訓至今依然振聾發聵;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糧食更是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武器。歷史和現實都昭示我們,糧食安全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不僅是生存問題,更是發展問題。只有把糧食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戰略定力,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行穩致遠。 以“力量下沉一線”展現“中國碗”的舉國體制,生動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農業農村部迅速派出多個工作組和專家團隊,深入主要農區開展包保指導,這種聞令而動的快速響應機制,充分彰顯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制度優勢。從中央部委的科學決策,到地方政府的精準執行;從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到水利、氣象、供銷等部門的協同配合,一幅舉國同心、保障糧食安全的壯闊畫卷正在廣袤田野上徐徐展開。這種高效運轉的體制機制,這種全黨全社會重農抓糧的濃厚氛圍,這種“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全民共識,正是我們能夠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最大底氣,也是“中國碗”永遠裝滿“中國糧”的最堅強保障。 以“六十天攻堅戰”詮釋“中國碗”的主動作為,充分展現新時代新征程下未雨綢繆的戰略智慧。在糧食生產實現“多年連豐”的大好形勢下,我們依然對一季小麥的生產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戰略清醒,一種防患于未然的遠見卓識。這場攻堅戰告訴我們,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任何環節都不能有半點掉以輕心。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全球糧食市場波動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耕地資源約束趨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唯有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始終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狀態,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將潛在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才能牢牢把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確保“中國碗”在任何時候都端得穩、端得牢、端得好。 時間見證擔當,行動詮釋忠誠。這場六十天的攻堅,是“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戰略決心的生動實踐。它再次昭示:糧食安全是永恒主題,須臾不可放松;自主自強是根本出路,時刻不能偏離。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凝聚全民力量,就一定能夠筑牢大國糧倉,讓滿載豐收的“中國碗”為民族復興偉業奠定堅實基礎。讓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同譜寫端牢中國飯碗的時代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