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鎮《凡人微光,鑄就時代精神脊梁》☆
近日,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名單在新疆阿克蘇揭曉,138名來自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用他們感人至深的事跡,再次點亮了社會的道德星空。他們或是半生賡續紅色血脈的退伍老兵,或是耄耋之年勇救落水者的平凡老人,或是十七載深山守墓的守信之人……閱讀他們的故事,我們不禁深思:是什么讓這些平凡的個體如此不凡?答案,正蘊藏在他們日復一日的堅守與選擇之中。 平凡鑄就偉大,好人精神詮釋新時代公民品格。我們常常仰望英雄,認為偉大遙不可及。然而,“中國好人”們卻告訴我們,偉大就蘊藏在日常的煙火氣里。他們不是神話中的角色,而是我們身邊的鄰居、同事,是“隨處可見的溫暖微光”。吳岱根用半生時光潛心收集黨史資料,這是一份源于平凡的執著;段德才三十余載默默照料無血緣關系的親人,這是一份源于平凡的擔當。他們的偉大,并非來自一瞬間的爆發,而是源于在平凡崗位和日常生活中,對善的堅持、對責任的敬畏。正如網友所言,“他們用點滴行動匯聚力量,讓平凡變得不平凡”。他們的事跡生動地表明,高尚的公民品格并非高不可攀,它人人可學、處處可為,就體現在我們每一次伸出援手、每一次恪盡職守之中。 微光匯聚星河,個體善舉涵養社會文明新風尚。一束微光,能照亮一方角落;萬千微光匯聚,則能成就璀璨星河。每一位“中國好人”都是一束溫暖的道德之光,而本次發布儀式正是一次重要的“聚光”行動。當“中國好人”代表與全國道德模范在活動現場交流互動,當他們的故事通過媒體傳遍大江南北,這本身就是一場生動的全民道德公開課。它超越了簡單的榜單發布,構建了一個“用普通人教育普通人,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的磁場,產生了強大的示范效應與漣漪效應。在價值觀念多元的今天,這些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鮮活榜樣,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他們悄無聲息地滋潤著社會的道德土壤,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會共識,有力地推動著文明新風的形成。 堅守見證信仰,動人故事彰顯核心價值觀生命力。撥開行為的表象,我們更能觸及好人們堅實的精神內核——那是對核心價值觀的虔誠信仰與身體力行。姚士章在寒冬中縱身一躍,是“見義勇為”本能般的綻放;靳宗友深山十七載的孤獨守護,是“誠實守信”一詞最沉重的注腳;賽力克波力·庫萬德克扎根牧區繪就鄉村振興畫卷,是“敬業奉獻”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實踐。他們的故事雄辯地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從來不是掛在墻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有血有肉、可感可觸的人生選擇。源自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堅守,展現了中華兒女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也為國家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一次對善行的仰望,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當我們被這些“中國好人”的故事深深感動,最好的回應便是將這份感動化為行動。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微光吸引微光,讓微光照亮微光。當無數善行義舉匯聚成流,必將鑄就我們這個時代堅不可摧的精神脊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磅礴而溫暖的道德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