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聚焦產業核心 專利獎鑄就戰略新支撐》☆
金秋十月,創新潮涌。10月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盛大啟幕,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選結果同期揭曉。“用于制備高壓LDMOS器件的方法及器件”等30項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榮膺中國專利金獎,“汽車”等10項外觀設計專利摘得中國外觀設計桂冠。這份名單不僅是對創新成果的褒獎,也是觀察中國科技創新與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窗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知識產權保護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激發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專利作為科技成果法律化、市場化的關鍵載體,構成了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要素。這些獲獎項目精準映射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生動詮釋了中國專利在加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引擎作用。 強化科技根基,專利筑牢現代化產業體系。本屆獲獎項目高度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轉型、生命健康保障等戰略性領域,成為破解“卡脖子”難題、提升產業鏈韌性的利器。以2025全球6G技術和產業生態大會為例,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全球首個6G通智感融合外場試驗網,標志著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探索中搶占先機。專利審查部門通過工作組審查、批量審查等機制,支持該實驗室在未來網絡領域批量布局百余項高價值專利。這些專利如同“技術鉚釘”,加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破除轉化壁壘,專利釋放現代化經濟效能。專利的價值在于向現實生產力的成功轉化。本屆專交會成績單顯示:相關專利產品累計銷售收入突破5800億元,標志著專利實現了從“紙面權利”到“市場價值”的關鍵跨越。這一轉化的背后,是政策體系與市場機制的同向發力。2024年,廣東省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3453.97億元,同比增長50%,超6000筆質押登記惠及5000余家創新主體,有效紓解了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題。放眼全國,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技術構想到市場產品,順暢的專利轉化機制正將創新活水引向產業田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續動能。 引領技術爆發,專利培育現代化新質生產力。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激發了專利創新活力,使之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源泉。隨著“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傳統制造深度融合,正催生大批高質量專利。鄭州宇通通過AI視覺快速編程系統,將汽車沖壓件編程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10分鐘,累計形成4316項專利,2024年全球銷量增長37.7%,展現了“中國智造”的硬實力。這種“技術創新—專利保護—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在高端制造、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成效顯著。通過構建“核心專利+防御專利+儲備專利”的立體化布局,中國在新興技術領域的話語權持續提升。 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從國內市場到全球格局,中國專利發展的每一步都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同頻共振。當5800億元銷售收入與4316項企業專利相遇,當AI融合與國際標準突破并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堅實足跡。在知識產權嚴保護、強運用的制度保障下,中國專利必將孕育更多創新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強勁的引擎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