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讓千年文明“開口說話”,為現代城市治理“點題賦能”》☆
在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敦煌,一場跨越國界的智慧碰撞如期而至。10月13日,2025“世界市長對話·敦煌”活動隆重開幕,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市長、使節與學者齊聚一堂,緊扣“文明交響 和合共鳴”主題,共同探討文化城市治理的未來路徑。擁有莫高窟、玉門關、懸泉置三處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正以其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品質提升方面的卓越實踐,為這場全球對話提供著鮮活的“敦煌樣本”。 底蘊活化,書寫從“文明地標”到“城市靈魂”的守護篇章。敦煌,是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飛天神女舞動千年,關隘遺址訴說滄桑,每一處遺產都是不可再生的文明坐標。近年來,敦煌市深刻把握“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內涵,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視為城市發展的獨特資源稟賦。它不僅是展現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窗口,更是驅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源泉。這種對文明根脈的珍視與守護,構筑起敦煌從文化資源大市邁向文化治理強市的堅實根基,使其在全球文化城市的星圖中閃耀著獨特光芒。 創新融合,繪就“數字賦能”與“智慧治理”的現代圖景。 面對保護與發展的時代課題,敦煌以創新破題,以融合作答。大力推進莫高窟等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采集與永久保存,讓千年壁畫在虛擬世界中獲得“永生”;構建文化遺產監測預警平臺,將預防性保護置于核心位置;融合智慧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優化游客體驗。這種“文化+科技”“保護+發展”的融合創新,緩解保護壓力,又探索出一條“科技護航文化、文化賦能城市”的綠色發展路徑,正是敦煌為全球文化城市治理貢獻的寶貴智慧。 開放對話,構筑“和合共鳴”與“經驗共享”的國際平臺。 此次世界市長對話,本身就是“文明交響”的生動實踐。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治理模式的城市管理者,圍繞資源稟賦、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等共同議題展開坦誠交流。從威尼斯的水城保護經驗,到京都的傳統文化傳承;從現代智慧城市的管理創新,到生態低碳城市的發展路徑,各城市的寶貴經驗在敦煌激蕩、碰撞、融合。敦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再次證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城市治理因互鑒而卓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永續傳承,夯實“以人為本”與“向新而行”的未來基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關鍵在人,活力在創新。敦煌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培養了一支既懂文物保護又諳現代科技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通過文創開發、研學旅游等方式,吸引年輕一代認識敦煌、愛上敦煌、守護敦煌。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改善民生、促進就業相結合,讓保護成果惠及于民,激發了全社會參與文化傳承的內生動力,為文化城市的永續發展奠定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從大漠深處的文明回響到世界城市的治理共識,敦煌對話恰如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溝通著中國與世界。它啟示我們,文化城市的治理,核心在于守護文明根脈,關鍵在于創新融合,路徑在于開放對話,根基在于永續傳承。唯有如此,才能讓歷史的回響與未來的呼喚在當代城市中和諧共鳴,奏響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華美樂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