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秋收秋種熱,沃野繪新章》☆
當前,我國秋收秋種工作已全面展開。東北、西北、華北、黃淮等地秋糧陸續成熟,迎來收獲高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季稻也進入乳熟至成熟的關鍵時期。然而,西北地區東部與黃淮海等地出現的連陰雨天氣,給秋收秋種帶來一定挑戰。 倉廩殷實,天下安瀾。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民生之本。秋光如畫,稻浪翻金,每一寸沃土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田間地頭,飽滿的谷穗低垂,收割機的轟鳴響徹四野,一幅“科技賦能豐收”的畫卷正徐徐展開,衛星遙感精準監測土壤墑情,無人農機高效馳騁,智能烘干塔迅速運轉,共同織就秋收的“智慧圖景”。秋收連著秋種,顆粒歸倉之后,更應搶抓農時、適時播種,全力確保增產增效齊頭并進,共譜金秋豐收新篇章,牢牢筑穩“中國糧倉”的堅實底座。 凝心聚力,筑牢秋收“安全網”。豐收,不僅僅是五谷豐登、碩果累累的壯麗景象,更是從田間地頭的辛勤勞作到倉儲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的全鏈條安全管理體系。借助先進的數字技術手段,實現了從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實時監測,到收獲后的智能倉儲管理的全程可追溯系統。通過這一“智慧大腦”的高效運作,我們牢牢守護住了糧食質量的“生命線”,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安全、優質地進入市場。這樣,不僅讓“糧安天下”的美好愿景不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轉化為“顆粒歸倉、質量無憂”的生動實踐。 多措并舉,全力跑出秋收秋種的“加速度”。為了高效推進秋收秋種工作,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晴好天氣的“窗口期”,確保農資供應充足無虞,科學合理地應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氣候狀況,同時強化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應用,全面提升作業的精準度和整體效率。秋收與秋種兩大環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需要我們統籌安排、無縫銜接,整合資金支持、技術指導、機械裝備、農藝技術和信息服務等各類資源,夯實糧食豐收的堅實基礎,確保全年糧食穩產增收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民攜手并肩,共同構筑起愛糧節糧的“新風尚”。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絕無局外人可言。筑牢這一國家的基石,離不開全社會上下齊心協力、凝聚共識、付諸共同行動。從政府層面的政策引領、行業內部的自律規范,到每個家庭的積極踐行、個人的自覺行動,每一份力量都顯得至關重要,缺一不可。要深入挖掘“隱性糧田”,做好糧食減損這篇大文章,其關鍵所在,正是要不斷增強全民的節糧意識,培育和弘揚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從而真正構建起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的文明新風尚,讓節約糧食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 秋收秋種忙,沃野繪新章。各地正積極行動,強化要素保障,推廣優新技術與模式,推動秋收秋種工作更精準、更高效開展。既要確保今年糧食顆粒歸倉,也要為明年糧食穩產打下堅實基礎,用責任與智慧,共同托舉沉甸甸的“民生糧倉”,守護好每一粒孕育希望的種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