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鎮《以高質量發展為筆,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答卷》☆
據《中國經濟導報》報道,9月29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從全局全貌看,盡管面臨外部壓力,但在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帶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隨著各項政策效應充分釋放,有信心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助推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通過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奮進篇章”,實現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三位一體”融合。 創新活力持續激發,新舊動能平穩轉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釋放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不斷筑牢國家強盛之基。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到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再到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從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到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再到生物育種、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這些無一不得益于堅持高質量發展。因此,只有勇于向改革要活力,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著眼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助力科技“勇往直前”。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進步,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綠色低碳轉型賦能,發展底色不斷厚植。“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美好景象,不僅是詩意的向往,更是發展的藍圖。因此,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實施進程,抓好抓實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進一步筑牢“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思想基礎,不斷加強生態多樣性保護,在始終不觸碰生態紅線的基礎上長遠謀劃,持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工程,加快產業低碳轉型的步伐,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讓高質量發展向“綠”而行,讓人民群眾的生態幸福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共享發展全面推進,民生幸福不斷加碼。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這個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彰顯,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得以解決,惠民舉措落地生根,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就業問題得到關注,社會保障網持續織密扎牢……在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中走好時代趕考之路,全力滿足人民新需要。通過這些努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把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落到了實處,發展成果順利轉化為生活品質,讓“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在鄉村的廣袤大地上落地生根。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干事勁頭,挺膺擔當,在拓新“強國征途”的偉大實踐中,以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