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在交流互鑒中譜寫人類文明新篇章》☆
9月27日,以“以文明互鑒推動文化繁榮”為主題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7日在廣州舉行,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和中華文明的專家學者和嘉賓近110人出席。本次論壇由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新華社協同研究基地、中山大學、廣東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在會上發布了智庫報告《文明發展論——構建以發展為核心的新型文明觀》。 在當前世界格局深刻演變、各種挑戰交織疊加的背景下,“人類文明向何處去”已成為關乎各國命運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習近平文化思想國際研討會,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更是一次全凝聚全球共識、探索文明發展新路徑的積極實踐。它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人類應該在交流互鑒中譜寫人類文明新篇章。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蘊含著開放包容、互鑒融合的文化基因。從“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學智慧,到“與天下同利”的價值追求,中華文明始終在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豐富自身、貢獻智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也彰顯了也彰顯了當代中國思想家對人類文明演進規律與文化發展邏輯的深刻把握。人類文明的真正文明進步,從來不是單一模式的復制,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激發文明活力,最終導向一個多元共生、天下大同的和諧世界。 思想因交流而璀璨,文明因交流而長存。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本就是一幅多元共生、交融共進的壯闊畫卷。每一種文明扎根于獨特的歷史土壤與文化傳統,承載著不可替代的文明基因,在互鑒中共存,在交流中共進,人類才共同譜寫出輝煌的文明篇章。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體現了中華文化面向未來、擁抱世界的開放品格,也為構建更加平等、互信的全球文明伙伴關系指明了實踐路徑。在全球思想文化矛盾日益尖銳、文明隔閡時有凸顯的今天,推動文明互鑒是對“文明何往”這一時代課題的有力回應,也是“發展何為”貢獻了獨特韻味的東方智慧。 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取代文明優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元文明共生并存,方才使得世界文明豐富多彩。然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西方長期主導的世界話語體系中,“文明沖突論”“歷史終結論”等西方中心主義敘事仍不時回響。,制約著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人類的未來,絕不能由少數國家或文明單一書寫。中國提出的文明發展觀,突破了線性、單一的現代化理論框架,打破了西方話語霸權的敘事壟斷,在堅守文化主體性的同時,成功推動中華文明實現現代轉型與生命更新,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寶貴啟示。 交流互鑒的種子已在嶺南大地生根發芽,思想交融的繁花必將結出促進人類共同進步的碩果。面向人類共同的未來,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中國始終期待與世界各國進一步凝聚共識,搭建更多對話橋梁,持續深化文明對話,以交流互鑒為筆,共同譜寫一幅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嶄新畫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