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鎮《探索中國式路徑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25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的重要節點,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碳中和實現路徑對全球氣候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扮演重要角色,勇接現實挑戰。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毋庸置疑。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經濟體量位居第二的國家,我國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中國減排行動的推進與否,直接關系到全球氣候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然而,中國的綠色轉型之路正面臨多重現實挑戰。從國際層面看,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與全球貿易摩擦,正給轉型進程帶來阻礙。全球供應鏈的波動,可能推高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進而制約其在全球市場的推廣應用。從國內層面看,國內產業轉型也面臨技術瓶頸、市場機制不完善等挑戰。然而,在這些挑戰之下,中國正通過構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發展規模達11萬億元的綠色低碳產業,向世界展示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與智慧。 多維突破轉型,靶向優化路徑。我國在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新型儲能裝機全球占比超40%,形成了“風光儲氫”多能互補體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90%,低碳生活模式逐步普及。與此同時,我國正從多個維度系統構建綠色轉型的政策與實施路徑。在政策上,通過“雙碳”目標和“1+N”政策體系強化頂層設計;在產業上,聚焦新型電力系統與前沿技術,驅動產業智能化、低碳化升級;在區域層面,鼓勵因地制宜,形成優勢互補的綠色增長格局。這一系列靶向性舉措,正為我國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綠色根基。 深化全球合作,引領綠色未來。在夯實國內轉型根基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拓展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協作。通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平臺,我國已與數十個國家共享綠色技術與管理經驗,助力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此外,我國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規則制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碳市場標準。面向未來,我國正系統布局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加速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研發,為全球氣候治理持續注入中國力量。 氣候變化關乎人類未來,積極探索中國式路徑,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所在。我國將始終堅守多邊主義,遵循《巴黎協定》等基本法律,深化國際合作,大力推進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我們攜手共進,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共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