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鎮《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三農發展新篇章》☆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在全國上下喜迎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傳遞出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今年我國克服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實現夏糧穩產、早稻增產,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從田間地頭的務實舉措到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從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到農村面貌的持續改善,三農工作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展現出中國農業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農業生產能力的提升源于扎實有效的防災舉措。今年夏季,全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面對干旱天氣,通過財政支持推廣自動噴灌機,實現田間“局部降雨”,結合專家指導科學抗旱補水,有效保障夏糧穩產。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當地通過修建集雨水窖、鋪設滴灌管道等措施,有效緩解了干旱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這些實踐表明,提升農業抗災能力需要扎實有效的工作。未來,各地要繼續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維護和改造,提高灌溉效率。要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提前制定應對預案,指導農戶科學應對極端天氣。各地還應根據自身氣候特點,儲備必要的抗災物資,培訓農民掌握基本的防災減災技能,進一步降低農民生產經營風險,讓農民安心種糧。 農村產業振興需要立足實際探索特色路徑。江蘇省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立足實際,聚焦“生態家園、鄉村旅游、專業市場”定位,通過流轉土地發展優質稻米、引進智能大棚培育西甜瓜新品種、開發農旅融合項目等舉措,走出了一條“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強村”的特色振興路。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當地依托豐富的蜜桃資源,開發出桃汁、桃干、桃罐頭等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蒙陰縣還通過舉辦桃花節、采摘節等活動,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這些案例說明,農村產業振興必須立足本地實際。未來,各地要支持農民發展特色農業,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要完善農產品加工體系,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同時要加強產銷對接,通過訂單采購、社區直銷等方式穩定銷售渠道,讓農民不再為農產品銷路發愁,切實保障農民的勞動所得。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系統推進民生改善。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西麓村通過古樹保護串聯生態修復,實施“菜園+花園”模式提升人居環境,創新“積分制+以勞換資”激發村民參與治理,系統推進道路提檔、河道清理等民生工程,實現環境美、產業興、治理優的和美鄉村建設目標。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當地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廁所革命”,完善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湄潭縣還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傳承鄉土文化,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這些實踐為各地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未來,各地應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保留鄉土特色,既要改善硬件條件,也要培育文明鄉風,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村民移風易俗。這樣才能使得農村既留得住“鄉愁”,又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豐收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激勵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繼續奮斗,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從全國范圍來看,三農工作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上,更反映在農村發展理念的轉變中。相信,當農業生產更加穩定,當農村產業更具活力,當農民生活更為幸福,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