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歷史為炬,凝聚捍衛和平的全球共識》☆
9月18日,承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電影《731》在全球正式公映。這部影片以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為時間坐標,將鏡頭對準哈爾濱平房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罪惡據點,撕開其“給水防疫”的虛偽外衣,真實還原了這支惡魔部隊開展細菌戰研究、以平民為實驗品的反人類暴行。 當《731》的銀幕照亮全球多地,它絕非一部普通的歷史敘事作品,而是以真實歷史為錨點的“記憶喚醒者”,以影像為載體的“真相揭露者”,更以警示世人為使命的“和平捍衛者”。侵略者曾用盡手段掩蓋罪行,篡改歷史、編織謊言,妄圖讓苦難被遺忘、罪惡被抹去,但中國人民銘記傷痛、追尋真相的決心,如磐石般堅不可摧,如長河般從未停歇。 用影像 “固化” 真相,守護民族尊嚴。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守住真相的底線——這是《731》傳遞的核心立場,更是對歷史正義的堅定捍衛。面對某些勢力對731部隊罪行的模糊化、淡化甚至否認,影片拒絕任何妥協的敘事,堅持以史料為骨、以真實為魂:創作團隊耗時8年,深挖歷史檔案、尋訪親歷者與研究者,將那些被刻意掩蓋的人體實驗細節、細菌戰的殘酷后果、受害者的悲慘遭遇,毫無保留地鋪展在銀幕之上。這種“赤裸裸”的呈現,不是對苦難的消費,而是用藝術的力量“固化”真相——讓歲月無法沖淡先輩的血淚,讓遺忘無法模糊民族的傷痛。對個體而言,記住挨打的過往,才能不讓先輩的犧牲白費,才能在一次次對歷史真相的追問中,期盼遲來的正義與道歉;對民族而言,銘記苦難的歷程,才能在認清黑暗本質后依然堅守正義,才能在對事實的執著追尋中,讓731部隊的反人類罪行昭然天下,讓民族尊嚴在真相的支撐下愈發堅定。 以歷史喚醒精神,照亮民族精神脈絡。不同于聚焦宏大戰爭場面的作品,《731》選擇以“親歷者視角”為鑰匙,打開那段被塵封的黑暗歲月。影片沒有刻意塑造“英雄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向普通民眾:他們中,有面對實驗臺恐懼顫抖的百姓,有在絕境中試圖反抗的弱者,也有即便瀕臨麻木仍未熄滅人性微光的受害者。這些個體的精神軌跡——從最初的驚恐茫然,到絕望中的掙扎,再到苦難里的堅守——恰恰勾勒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正是通過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故事,觀眾得以觸摸到:即便身處至暗時刻,中華民族“不低頭、不放棄”的韌性從未斷裂。而這份在劫難中淬煉出的精神力量,也通過銀幕傳遞給當下,轉化為代代相傳的民族基因——提醒著每個中國人,我們的民族精神,不僅孕育于盛世的輝煌,更淬煉于苦難的抗爭。 以和平為底線,凝聚全球共識。《731》的價值,遠不止于還原一段民族苦難史,更在于它將個體悲劇升華為人類共同創傷,為當下動蕩的世界敲響警鐘。影片中,孩童在實驗臺上停止呼吸、村民被細菌武器折磨致死的畫面,不是遙遠的歷史片段,而是對“戰爭摧毀文明”的深刻注解——這注解,與當下全球的現實形成強烈呼應:巴以沖突的炮火中,無數家庭流離失所;俄烏沖突的膠著里,平民的生命飽受威脅;一些國家為謀私利,肆意干涉他國內政、挑起軍事挑釁,讓世界和平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全球觀眾在銀幕前直面731部隊的暴行,便能深刻理解“忘記苦難就是對和平的背叛”:侵略帶來的劇痛,從不只是某個民族的記憶,而是全人類的警示;對戰爭的敬畏、對和平底線的堅守,也從不是某個國家的責任,而是全人類的共識。 當《731》的光影在全球銀幕流轉,它所承載的,早已超越一部電影的意義:它是對歷史真相的堅守,讓謊言無處遁形;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讓韌性代代延續;更是對人類和平的呼喚,讓共識跨越國界。每一束映在銀幕上的光,都是照亮正義的光,都是守護和平的力量——而這,正是《731》留給當下世界最珍貴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