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當好“大先生”,共育未來棟梁》☆
又是丹桂飄香時,第四十一個教師節即將到來,這是屬于全國人民教師的光榮節日,是屬于每一位守護三尺講臺的逐夢人的節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高度,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極端重要的戰略位置,推動教師隊伍整體面貌發生根本性、格局性變化。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教師之強支撐教育之強,以教育之強支撐國家之強,廣大教師使命在肩、責任在肩。 當好“大先生”,守為師根本。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教師節設立40多年來,廣大教師牢記以崇高師德為立身之本,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之要者”,扎根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教師隊伍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典型,用實際行動支撐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離不了廣大教師默默耕耘,凝練鑄就了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底色與崇高品質,是黨和人民可以信賴與依靠的大國良師,是值得全社會學習和尊敬的大先生。 當好“大先生”,夯學識之“根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專業技能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大先生”須有“大學問”,要潛心專業研究,深耕學術沃土,研究真問題,做好真學問,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培育更多國家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面對知識迭代日新月異、學科交叉深度融合的“架橋人”;既要讀得懂“大模型”,又要研得透“小情緒”。當好“大先生”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更需要將專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好傳授知識的“經師”,成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人師”,讓青年學子在火熱實踐中淬煉成才。 當好“大先生”,揚進取之“風帆”。教育因創新而日新,教師因創造而常青。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撲面而來,學習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教師更需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做教育改革的探路者。進一步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支持教師和校長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當下,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盼越來越高,考驗著教師的育人理念和施教能力。以創新之犁,深耕教育沃土,潛心治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善用方法,適應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戰略需要,培養出更多時代新人。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教師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是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最為寶貴的中堅力量。以“大思政”育“大先生”,激勵每一位教師向“大先生靠攏”,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我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
